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70篇
  9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碳和氮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两个重要元素。本研究以桃江县不同年龄(1年生,3年生,5年生)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在1.003~1.268g/cm3之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年龄梯度上逐渐增加,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年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17.339、124.901、138.978 t/hm2,土壤氮储量分别为8.180、9.181、10.266 t/hm2,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速率要明显高于全氮。在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速率出现非一致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2.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发挥科研数据的利用效率,在全面了解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5年来的常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数据管理系统(Eco—DBMS)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和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建立了标准地数据库、水文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养分循环数据库.系统开发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凋试、系统评价和维护;该系统可进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统计、排序、系统维护、打印报表并生成子数据库,实现了对该数据库信息的管理.该系统可广泛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3.
134.
城市樟树人工林冠层光合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对长沙市近50年生樟树人工林冠层光合作用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冠层内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叶片光合速率日进程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光合作用日进程呈现出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的时刻不一致;(2)冠层叶片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依光合速率高低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夏季7月份光合速率明显低于8月份;(3)冠层光合速率潜力依不同季节而不同,依最大光合速率潜力排序为夏季(15.944 0μmol.m-2s-1)>秋季(12.567 4μmol.m-2s-1)>冬季(10.351 7μmol.m-2s-1)>春季(9.331 4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排序为春季(0.09)>夏季(0.07)>秋季(0.05)>冬季(0.048);拟合方程与观测值结果间相关系数r2在0.961~0.989(P<0.001)之间。  相似文献   
135.
不同龄组马尾松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元素含量和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幼龄林至成熟林,马尾松林的年凋落物量为4.39-11.43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4.99-13.55t/hm^2,凋落物养分的年归还量为87.74-353.71kg/hm^2,林地凋落物养分的总贮量为101-248kg/hm^2。这说明森林凋落物是一个庞大的养分贮存库,它对于维护林地地力  相似文献   
136.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  相似文献   
137.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与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系统2008年12个月的观测数据,研究会同13年生杉木人工林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晴天平均碳汇持续时间表现为夏>春>秋>冬,平均日较差表现为夏>秋>春>冬,最大碳汇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夏、秋、春和冬;1年中,月累积碳通量除1和2月为碳源外,其他各月均表现为碳汇,碳汇最大值出现在6月(-53.0gC·m-2);13年生杉木林的年碳汇总量为-255.3gC·m-2。白天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可用Michaelis-Menten模型模拟(P<0.05),但模型参数随温度而异;夜间CO2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38.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中丘瞳区杉木人工林,油茶经济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80.09%)〉经济林地(67.21%)〉城耕地(62.41%)〉杉木人工林(58.03%)〉苗圃地(35.58%)〉采伐迹地(25.32%),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9.87)〉经济林(9.78)〉弃耕地(7.35)〉杉木人工林(6.84)〉坡耕地(5.48)〉苗圃地(5.36),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F=5.43,P〈0.01),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相似,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55.71%)〉坡耕地(48.43%)〉经济林地(46.22%)〉杉木人工林(33.75%)〉采伐迹地(20.56%)〉苗圃地(19.65%),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0.84)〉弃耕地(0.80)〉坡耕地(0.78)〉经济林(0.75)〉苗圃地(0.71)〉杉木人工林(0.62).且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水平分布上量极显著差异(F=4.63.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空闻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永解氮空间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较其它土层高,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F=2.30。p〈0.05).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F=3.34.p〈0.01),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1.21.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4,p〈0.01).  相似文献   
139.
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杏树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控释肥在杏树上的施用效果,以普通复合肥(CCF)做对照,研究了等量控释肥(RCF1)、减量控释肥(RCF2)、减氮控释肥(RCF3)对土壤和杏树养分、杏树生长以及杏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养分释放基本与杏树生长相一致,能增加杏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枝条长度,提高杏树叶片养分和冬季枝条储存养分含量,施肥效果因控释肥的种类和施用年限的不同有所差异;连续施用两年后,控释肥可以提高杏产量和果实品质;控释肥即使减量20%后,产量与普通复合肥相当,一些生长与品质指标甚至超过普通复合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0.
五种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采集土壤样品,对比研究5种植被恢复模式(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林、湿地松纯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喀斯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以及枫香纯林呈碱性,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以及湿地松纯林生长速度快,7年生的湿地松平均胸径7.79 cm,平均高5.07 m,土壤呈酸性;土壤含水率较低,并相差不大,其中上坡位的枫香纯林土壤含水率最小,只有18.11%;土壤质量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侧柏纯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湿地松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土壤孔隙度则相反。土壤全P、全K、全Ca、全Mg、全Fe、Zn、Cd、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Ca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土壤全N、Cu、Mn、速效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只与土壤的本底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