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绿地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保护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本文通过对伊川县城区的绿化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山地小城镇绿地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当下校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多倾向于"局部"的设计,在整体的植物规划设计方面有所欠缺,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新校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尝试从整体入手,欲将校园植物景观建设成为植物园的形式。在注重人性化设计,传承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利用场地的小环境,打造个性化的植物景观,将教学、农业科技示范、科学普及、休闲游赏多功能融为一体,服务于全体师生与周边居民。  相似文献   
103.
以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文化路校区为例,在校园内选取70个样点,采用植物冠层仪(CI-110)拍摄了107张鱼眼镜头照片获取SVF数据,分析校园内各场地空间围合程度,并在Rhino软件中建立校园模型,使用Ladybug参数化插件,模拟校园场地的日照时长,找出其对绿地生长所需生态因子的影响。最终从城市局地气候、城市空间组成、空间形态、空间围合程度和场地设计因素5个方面,将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文化路校区划分成15种生境类型。其中,种类最多的生境类型为建筑旁绿地生境,共7种,面积最大的生境类型为室外运动场生境,占36.7%。根据场地条件提出30条生境营造策略,以此来改善校园绿地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4.
以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采用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明确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ROS技术确定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划定出功能分区并对功能分区的建设进行规划。结果表明:天池山森林公园存在森林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游憩体验类型较为单一等问题;依据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对ROS技术进行调整,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等4个区域;依此划分出的功能分区,通过梳理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可应对公园优势风景资源开发过度、劣势风景资源相关游憩开发不足等问题,为其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空间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漯河市域生态敏感性时空分布特征与规律,为研究区域国土空间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3个层级、11项因素为对象,结合居民聚集因素,运用GIS静态空间分析和FLUS模型动态仿真对漯河市域生态敏感性区域变化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1) 2015和2020年,不敏感、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区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41.47%、27.06%、14.94%、8.90%、7.63%和43.61%、25.76%、14.55%、8.47%、7.61%,5年间城市倾向于向低度敏感性方向发展;(2) 低度敏感区分布集中,具有较强的扩张特性,高度敏感区分布分散,有较高的保护难度;(3) 生态敏感影响要素表现为环境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建设因子;(4) 模拟结果显示:积极保护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将有效抑制低度敏感和不敏感区蔓延。结论通过分析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演变特征、分布规律和模型预测,能够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提出科学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河南省郑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4,2002,2009和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河网特征指数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河网演变及其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提高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以周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公园绿地的空间矢量数据和人口栅格数据获取了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再使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需匹配性,最后通过对公园可达性及供给和需求的聚类分析进一步剖析供需差异化的成因。【结果】1)周口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表现出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征,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整体呈现为两条带状分布。其中新城区公园绿地数量明显多于老城区。2)周口市公园绿地密度从建成区中心向周围不断衰减。3)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4)周口市建成区的老城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低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区域,新城区大部分位于中高供给中低需求中高可达性的区域。【结论】针对周口市不同分区公园绿地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并给出构建方案,同时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土地覆盖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地利用转型与碳源/汇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碳源/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预设3种未来发展情景对驻马店市未来碳源/汇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驻马店市净碳排放量由2005年的268.13×104 t增加到2020年的578.04×104 t,增加309.91×104 t,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驻马店市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碳储量减少的过程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转为耕地,碳储量增加主要为耕地转为林地、建设用地转为水域。(3)通过灰色模型以及PLUS模型预测驻马店市未来土地利用及碳源/汇的时空变化,预测结果为驻马店市未来净碳排放量持续上升,但在耕地保护情景下上升趋势明显减缓。在保护耕地基础上,驻马店市在未来土地规划中,要控制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的扩张,加快农业技术改革,实现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在韧性理念指导下对郑州市金水河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为金水河修复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郑州市金水河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构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可拓模型对河流健康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构建城市化-河流健康响应模型,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河流健康的影响。 [结果] 研究区的河流健康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河段1,3,6,7,8,11,14的健康等级为健康、亚病态、亚病态、病态、亚健康、亚病态、健康(河段编号从河口向上游依次变大),其中位于新城区的河段健康水平较老城区高,河段1,3,8,14健康水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河段6,7,11的健康水平有向好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城市流域不透水面积比,ISC)对于河流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阈值在50%左右。 [结论] 研究区各河段健康水平在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市河流的健康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在对城市河流保护与修复时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促进水城共融。  相似文献   
110.
为提高城市生态防洪韧性,构建蓝绿基础设施网络,依据登封市2021年4月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降雨-径流水文模型分析枯水月、平水月以及丰水月的淹没范围,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电阻面纳入潜在生态廊道的识别与构建中,利用连通性分析和电路理论筛选匹配登封市的最佳扩散距离和廊道“宽度”,并综合分析廊道关键障碍点、夹点以及易涝区现状条件,提出了登封市蓝绿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策略。结果表明:1)14个汇水区内的林地在枯水月、平水月以及丰水月的平均雨洪消减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4.42%、80.85%、47.46%;2)在丰水月随着雨量增加林地逐渐成为在建设用地之下的第二大产流体,导致9.10 km2的建设用地处于淹没风险区。位于洪涝高压区的告城镇受淹面积由枯水月的0.29 km2扩大至丰水月的3.13 km2。3)识别出26个重要源地、4个一般源地、56条潜在廊道、107处关键障碍点以及14处重要夹点。其中登封市东南地区关键廊道较窄且电流密度较高,多处重要夹点毗邻建设用地,且每条廊道均存在多个关键障碍点,多为城镇建筑、交通道路及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