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9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应用生物技术防治根腐病、溃疡病,硬松类西方瘤锈病、荷兰榆树病、种子传病害、木腐病、低温和冰核因子造成的病害以及松材线虫病方面的新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病菌毒素研究技术、核酸研究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在病害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间接免疫荧光显微术检测泡桐丛枝病原MLO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感染类菌原体MLO的泡桐组培苗为病原繁殖材料,采用差速离心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来提纯MLO作为免疫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血清经健康汁液吸收后,作为第一抗体,用异硫代氰酸荧光素FIFC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染病组织中的MLO特异性荧光。经与DAPI染色技术比较,找出了适宜的徒手切片和减少非特异性反应的途径。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测定简便等特点。适用于MLO组织定位、组培苗脱毒效果评估、病原株系鉴定和病害检疫等。  相似文献   
63.
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35℃下处理的茎段,1周后,新生长茎叶外观恢复正常,继续处理至80天,植株仍能正常生长。组织经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在35-40℃下处理的病苗体内MLO4周之内的变化和降解情况。分别剪取35℃下处理29、33、55和80天的组培苗0.5cm的茎尖,转入MS培养基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长成的组培苗一直生长正常。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察结果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  相似文献   
64.
树木病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化学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治疗法是指药剂通过各种手段进入树体,然后经运转后在整个树体内或在病原存在的特定部位均匀分布,从而抑制,杀死病原或提高寄主的抗病性来达到防治病害,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1 化学治疗法防治树木病害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治疗法在树木病害防治措施研究中仍是一个新的领域。早期的植物化学治  相似文献   
65.
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全长及两个rRNA操纵子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泡桐丛枝植原体为材料,运用差速离心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获得了无寄主DNA污染、完整的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并用Southern blot杂交进行了验证,建立了植原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进行内切酶I-CeuI不完全酶切,测定了染色体全长,并定位了2个非连锁的rRNA操纵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完成了泡桐丛枝植原体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全长约为1 100kb,2个rRNA操纵子在染色体上相距500~600kb。  相似文献   
66.
 利用含泡桐丛枝植原体质粒pPaWBNy-1的3.0 kb片段的克隆为模板,PCR扩增pPaWBNy-1-ORF5的亲水性肽段编码区。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pET28a-ORF5-5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seta (DE3)感受态细胞,菌液处在对数生长期时(OD600=0.52),添加IPTG诱导5 h后收集菌体,提取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六聚组氨酸标签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分子量约为15 kDa的含多聚组氨酸标签的目的蛋白得到表达。切胶回收融合蛋白,免疫德国大白兔以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8 100。用制备的ORF5编码蛋白的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在带菌的介体昆虫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中检测到大小约为17 kDa的特异蛋白条带,但在健康和感病泡桐(Paulownia sp.)及无菌茶翅蝽中均未检测到,由此推测pPaWBNy-1-ORF5蛋白与介体昆虫传播植原体有关。  相似文献   
67.
植树造林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扩大森林面积 ,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要途径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开发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而造林则是生态环境改变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分析探讨造林现状及改进措施 ,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人工造林的现状黄龙山林业局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的黄龙山腹地 ,行政区划在陕西省黄龙、洛川县境内。是陕西省陕北南部和关中平原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 ,在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属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境内…  相似文献   
68.
用保存的不同泡桐无性系染病和健康组培苗为试材,对染病苗、机械损伤、嫁接接种和健康组培苗组织中H2O2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用DAB组织染色方法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未损伤情况下多数染病泡桐苗和健康苗H2O2积累皆较少.机械损伤后,病与健苗皆出现H2O2过量积累,其中健苗强于病苗.在维管束部位,重症苗POD活性最强,轻症苗次之,无症和健康苗活性较低;而且所有苗在脉间叶肉组织POD活性都明显低于叶脉组织.用病接穗嫁接健康泡桐砧木的早期(3天以内)似乎与损伤反应类似(包括POD和H2O2产生);6天后损伤反应减弱.嫁接接种成功的组合至20天,在嫁接接口处仍维持高的H2O2释放和强POD活性,并且砧木主茎和部分叶片出现系统性POD活性增强和H2O2积累.采用KI/淀粉试剂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健株主茎切片中皮层和髓细胞表面、木质部成熟导管管壁有较强的H2O2释放;而病株的相应部位产生量较少.在健康切片测定液中加入病主茎横切片可诱导健康切片H2O2积累量增加.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染病泡桐丛枝茎段外植体1 h,在25~100 mmol·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缓解组培苗丛枝症状.抗坏血酸和低通气环境处理也有减轻病苗丛枝症状的作用.不同泡桐品系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与其对植原体的抗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9.
70.
用泡桐无类菌原体苗木在江西分宜低山地造林,采用与杉木或湿地松混交种植方式,3年内泡桐长势良好,无丛枝病发生,杉木和湿地松生长也不受影响。由此可见该技术在南方北亚热带山地造林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