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6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眼病为特征的雏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以广泛分布于西南丘陵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油菜/玉米轮作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紫色土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以期为秸秆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CS)、生物质炭还田(BC)、秸秆+促腐剂还田(CSD)和秸秆1∶1配施生物质炭还田(CSB)均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氮(SMBN)、磷(SMBP)含量,其中以CSD处理的微生物量碳、磷最高,分别比CK(单施化肥)增加了46.32%,94.09%;CSB处理的微生物量氮最高,其次为CSD处理,分别达到了104.47,104.14mg/kg。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而言,除BC处理外,其他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提高了63.26%~189.46%,其中CSD处理最高,达72.74mg/kg;与CK处理相比,秸秆不同还田方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但4种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磷(DOP)均有提高,特别是CSD处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提高效果最佳。与CK处理相比,秸秆不同还田方式降低了土壤DON/TN,但有效提高了SMBC/SOC(除BC处理),其中CS和CSD处理的提高效果显著,同时CSD处理的DOC/SOC和SMBN/TN值最高,分别达到了0.49%和7.66%。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的油菜和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3.37%~7.01%和1.49%~3.92%,其中以CSD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因此,油菜/玉米轮作下西南丘陵山区紫色土最优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促腐剂还田,该还田方式下活性有机质含量最高,有利于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庆城县瓜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分析制约该县瓜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4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aeⅢ,HinfⅠ,MspⅠ)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湖北白猪等4个猪品种共计161头猪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5’-上游区验证了HinfⅠ-RFLP,在该位点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的基因型分布相似,二者与湖北白猪、大白猪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湖北白猪与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验证了HaeⅢ-RFLP和MspⅠ-RFLP,在HaeⅢ-RFLP位点上,杜洛克猪、长白猪、湖北白猪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大白猪与上述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MspⅠ-RFLP位点上,长白猪、湖北白猪、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三者与杜洛克猪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栓皮栎开花习性,花器构造及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在杨凌地区4月初开花,4月17日左右结束,雌花比雄花晚开2d。雄花由苞片和雄蕊组成,雌花由花萼和雌蕊组成,花粉近椭圆形,黄色微透明。在冷藏3周内,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均保持在90%左右,随后有所下降。不同个体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黑山县是东北第一大花生种植基地县,已列入农业部“948”花生项目,辽宁“948”项目核心示范区。全县每年花生种植面积40多万亩,产干荚果8万吨以上,商品供应量7.5万吨左右,产品出口到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在国内畅销。随着大中城市人们善食结构的变化,食用营养型特种花生需求增大。过去主栽品种白沙1016,品种单一。近几年来,引进了若干个特种花生新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缩短脱杯延迟时间来降低收杯流速,从而减少寒冷天气及过度挤乳对乳头造成的伤害,降低泌乳牛乳头末端损伤的发病率。在2个月的时间里,将脱杯延迟的时间由35s向下逐步调整,并最终将其确定为25s,对乳头末端损伤的发病率进行定期统计显示,乳头末端损伤的奶牛发病率由19.9%降至4.8%,乳区发病率由13.8%降至2.5%,即通过缩短脱杯延迟时间来对乳头末端损伤进行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炭与秸秆配施对紫色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富华  黄容  高明  王子芳  田冬 《土壤学报》2019,56(4):929-939
以油菜/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秸秆(BC:8 000 kg·hm~(-2)生物质炭、CS:8 000 kg·hm~(-2)秸秆、0.5BC:4 000 kg·hm~(-2)生物质炭、0.5CS:4000kg·hm~(-2)秸秆、BC+CS:4 000 kg·hm~(-2)生物质炭+4 000 kg·hm~(-2)秸秆)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在各粒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及为紫色土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CK)相比,秸秆、生物质炭还田(除0.5BC处理外)均能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降低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同时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R_(0.25)),其中只有CS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且随着秸秆施用量增加,效果越显著。CS+BC处理则能显著提高0.25~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2)除CS处理,其他各处理较CK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其中BC和CS+BC处理分别提高了45.55%和44.45%(P0.05),效果优于单施秸秆处理,且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呈增加趋势。对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而言,各处理的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053mm和2mm粒级团聚体中;BC处理较其他处理能提高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其次为CS+BC处理。(3)通过计算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发现,各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分布在0.25~2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其中仅CS处理显著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较CK提高了53.53%;CS+BC、0.5BC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增幅为26.20%,48.63%。(4)秸秆和生物质炭还田能提高玉米和油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CS、BC、CS+BC效果较明显。总之,秸秆与生物质炭配施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升碳水平的较优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把缺氧反应器和SBR反应器串联,在缺氧反应器中加入乙酸,考察乙酸的最适投加量,并找出SBR反应器在乙酸影响下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缺氧区,废水中含有1 mg磷大约需要加入6 mg乙酸,反应时间为6 h;在SBR反应系统采取曝气时间为5 h,曝气量为2.0 m3/h,MLSS为2 000 mg/L及沉淀时间为60min运行时,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5.62%和97.83%。未经过缺氧区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29%和85.99%。在缺氧区加入乙酸可以有效地提高TN和TP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20.
种苗标签是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身份证,是全面记载种子、苗木信息的主要载体,对它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的质量,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是保障种苗质量的关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河北省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等法律的规定,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应重视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种苗标签的管理者也应该按着规定认真检验,如实准确地填写,不应该只流于形式。如何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笔者认为应从林木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种苗标签管理者三方面入手,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