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科学   81篇
  16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膜上灌玉米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和氮磷比三因素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2次、灌溉定额为1 200 m3/hm2、氮磷比为2.5为最优组合方案,这为膜上灌玉米节水节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土壤容重以及供水水质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性能的影响,以香山地区不同容重(1.35、1.45 g/cm3)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选择供水水质为影响因子,设置4种不同电导率的供水水质(0、2.5、5.0、7.5 mS/cm)对土壤入渗时间、入渗率,盐分分布特征以及含水率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用P...  相似文献   
53.
以"金城5号"西瓜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压砂年限对旱区压砂瓜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盐碱地地区压砂瓜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除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为凸双峰模式,其余养分变化相似,呈凸单峰模式,其高峰期和低峰期有所不同;压砂地的土壤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全盐含量则相反;在全生育期,压砂瓜主蔓长、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产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54.
55.
降水在灌溉及旱地农业中起到重要的水分补给作用,从调理作物生理状况、改善土壤环境、主动调控天然降水及改变耕作模式4个方面,阐述了降水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通过归纳,研究方法主要从降水在田间的具体转化环节入手,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途径,并在现有的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水利、农艺、新材料、信息、化工等多学科内容,对土壤环境及耕作措施进行改良,探索更加有利于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高效利用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56.
针对西北干旱多风地区大面积的大田作物能否进行喷灌的问题,进行了春小麦喷灌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提出了喷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阈值,并对喷灌的推广提出了建议,这对节水灌溉决策和喷灌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精准灌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精准农业及其精准灌溉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实施精准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精准灌溉的狭义概念,广义概念以及精确灌溉的6条原理,最后结合宁夏实际,提出了我区实施精准灌溉的对策,可供精准灌溉研究示范与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58.
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组合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项及水氮交互项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三因素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灌溉定额施氮量施磷量。采用此模型计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81),并可由此计算得出目标产量灌溉定额及其施肥量。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通过2 a验证试验,验证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与模型优化组合目标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相吻合,此最优组合方案可以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节水节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9.
采用正交试验法,在砂性土壤上对控灌条件下的水稻水平畦田规格、灌水下限和施氮量三因素最优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施氮量(主)-灌水下限-水平畦田规格(次)。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水平畦田规格的增大产量逐渐减小;随着灌水下限和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由三因素对水稻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出水平畦田规格为0.134hm2、灌水下限为饱和含水率的80%~90%,施氮量为464.25kg/hm2为试验最优组合方案,为水稻节水节肥增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0.
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得出宁夏引黄灌区利通区玉米膜上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经模型寻优,求出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