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了在徐州气候环境下徐州大树移植成活率的现状以及死亡原因,总结了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内、外因素,提出了保持大树树势平衡的技术方法,以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2.
通过把芽枝霉 (Cladosporiumberbarum)、木霉 (Trichodermasp2 )、黄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链格孢(Alternariasp)、青霉 (Penicilliumsp2 )、曲卷毛壳菌 (Chaetomiumbostrychodes) 6个菌株混合后 ,接种在 3种底物枫香(Lf)、马尾松 (Pm)和两者组合 (mLf+mPm)上 ,研究了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真菌在底物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快于单独菌株对底物的分解 ,混合底物快于相应的单一底物的分解 ,并且底物分解过程符合Olson指数降解模型 ,根据分解系数推导出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依次为mLf>Lf>mPm >Pm。 6种真菌中Cladosporiumberbarum、Chaetomiumbostrychodes在分解前期对底物的分解起作用 ,Trichodermasp2、Aspergillusfu migatus、Alternariasp、Penicillium在不同的底物上始终能以一定的种群数量存活下来 ,对底物的分解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菌的总体数量与质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底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真菌的定殖、繁殖 ,同时也有利于加速底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23.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1987—1989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采用地植物学的调查方法,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植物亚区林下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种类、特征以及该类植物对早春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亚区共有该类植物22种,隶属5科16属。它们植株低矮、地上部分生长周期短,以其特殊的外部形态、生活型、物候进程来适应和利用早春环境。具有绿化,药用和种质价值。该研究可为早春类短命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沙棘果实苹果酸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间的关系,以偏低酸品种‘橙色’和偏高酸品种‘芬兰’不同发育期(D1~D5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和苹果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苹果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熟时(D5期)最高,‘橙色’比‘芬兰’高;苹果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果实发育阶段呈下降趋势,成熟时最低,‘橙色’比‘芬兰’低。第二,果实发育过程中,与苹果酸合成相关的PEPC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在成熟期(D4~D5期)‘橙色’比‘芬兰’下降迅速;cytMDH基因在‘芬兰’果实的表达整体上呈先升后降趋势,转色期(D3期)为转折点,在‘橙色’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变化较小。第三,NADP-ME基因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的表达呈上升趋势,‘橙色’比‘芬兰’明显;PEPCK基因的表达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芬兰’中的表达水平变化较小;在‘橙色’中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转色期后迅速表达至峰值,与NADP-ME共同作用促进苹果酸在成熟期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沙棘苹果酸代谢调控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Alternaria sp., Penicillium sp., Cephalosporium sp., Tricherderma sp., 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 fumigatus 6种土壤半知菌降解马尾松凋落叶片过程中产生的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锰过氧化物酶 (MnP)、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ase) 和滤纸糖酶 (FPA)的动力学曲线,以及各种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Pestalotiopsis sp. 能够产生相对较高的漆酶活性和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TOM)质量损失最大;Alternaria sp. 产生的MnP酶活性最高;Pestalotiopsis sp. 产生的CMCase和FPA酶活性也为最高.试验中6种菌前期的降解速率依赖于CMCase 和 FPA酶活性的高低,后期则由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决定.依据6种菌的酶生产动力学曲线、TOM 质量损失和降解速率,可将其划分为2种功能类型:功能群Ⅰ为纤维素分解菌,包括Alternaria sp., Penicillium sp., Cephalosporium sp.和Tricherderma sp. 4种;功能群Ⅱ为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包括 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 fumigatus 2种.试验中也发现:Pestalotiopsis sp.产生漆酶的活性较高,同时是一株比较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底物的菌种.  相似文献   
26.
以南京紫金山针叶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阔叶林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凋落物为材料,通过室外连续6个月不同钠水平处理(0、0.005%、0.050%和0.500%的NaCl水溶液),研究了钠元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系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05%NaCl水溶液能够正向调节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加快土壤中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0.500%NaCl水溶液处理显著降低了2种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凋落物的分解系数,减弱了凋落物分解系数与碳、氮、磷矿化相关的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0.500%NaCl水溶液长期处理有可能减缓森林土壤有机质养分的释放,增加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的储存。  相似文献   
27.
利用同体发酵方法,研究了黄山阔叶林和针叶林凋落物中的真菌对群落建群种甜槠和马尾松叶片的分解能力.在阔叶林和针叶林地真菌的分别作用下,75天后,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分别是22.46%和22.45%,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是马尾松针叶的1.5倍;两种树叶在分解前期(前45天)失质量率均显著高于后期(后30天).用阔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KYJ)降解针叶和用针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ZYJ)降解阔叶,发现KYJ的降解能力显著低于zYJ的降解能力,而对降解甜槠落叶而言ZYJ的降解能力则与KYJ相当,说明ZYJ具有较强的针叶分解能力,特别是降解木质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基于已发表的关于群落优势度的数据进行了全球尺度与演替序列上群落优势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本文提出的资源有效性假说对其进行了解释,即有效资源的分布决定了群落的优势度格局。结果表明,全球尺度上各纬度带森林顶级群落的优势度各不相同,从寒带、温带森林的单物种占优势变化至热带森林的多物种共优势,甚至没有明显的优势物种。这与全球资源的分布格局是一致的。同样,群落在演替序列上的群落优势度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在热带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上的物种优势从演替初始的单物种占优势逐渐变成演替后期的多物种共优势,甚至无优势种。这是由于演替序列上不断变化的有效资源所决定的。然而,与热带森林群落相反,温带或寒带森林群落经常是由单物种占优势。这是由于低的有效资源,特别是低的有效水分与温度决定的。这种表现在寒带森林中尤为明显,低的温度会极大地减少水分与养分的有效性,是造成单物种占优势的原因。另外,基于群落优势度会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较高的有效资源维持了群落较低的优势度。总之,有效资源越丰富,群落的优势度就越低,反之亦然。本文提出的资源有效性假说能够很好地解释全球与群落尺度上群落优势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新沂市窑湾镇农业生态示范区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2006年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生态示范区能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窑湾镇生态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窑湾镇生态示范区采取的"林-稻-鱼-猪"综合生产模式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是一种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效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黑龙江省植物特点及野生植物资源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跨越寒温带和温带两个气候带,总面积46万多km~2。本省有高等植物2050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193科,747属。经分析,本省具有植物种不甚丰富,地理成份复杂,特有成份不多的特点。野生植物约924种和112种下分类单位,依其经济用途可分17类。本文对植物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进行探讨。并对主要植物资源的蕴藏量及其求算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