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对免疫抑制大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研究金雀异黄素缓解骨骼肌疲劳的作用效果。选取72只雄性SD大鼠,按照大鼠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金雀异黄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胺,建立大鼠免疫抑制模型后连续灌胃21 d。通过游泳训练造成疲劳后,测定各组大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骨骼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SOD和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金雀异黄素可显著提高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其中高剂量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延长85.76%;高剂量组血清中IL-2含量高达203.36 pg·mL-1,较模型组提高了68.33%;血清中IFN-γ含量增至113.24 pg·mL-1,较模型组差异极其显著。同时金雀异黄素可以维持运动后大鼠血清和骨骼肌中SOD和GSH-PX活性,其中高剂量组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骨骼肌中CK和LDH...  相似文献   
172.
在大兴安岭地区内沿北向南设置4个试验点(二十四站、塔尔根、临海、古源),应用库得里亚采夫(Kudryavtsev)模型(平衡模型)、一维瞬态传热的数值模型(物理模型)对研究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与热状态进行模拟;对比实测地温与模型模拟地温,检验模型模拟精度;依据模拟精度、计算成本,比较2种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一维瞬态传热数值模型计算精度为0.14~0.18 m,但其计算成本较高;库得里亚采夫模型计算精度为0.19~3.00 m,但计算成本较低,基本能满足工程计算需求,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3.
为研究金雀异黄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根据体重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en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干预21 d,称量大鼠体重、脏器重,测定糖代谢、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显示,Gen可有效减轻PCOS大鼠体重,卵巢和子宫质量;与模型组比较,Gen剂量组血糖指标显著下降,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增高;脂肪细胞中瘦素、RBP4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GLUT4和IRS-1水平显著提升。综上所述,金雀异黄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4.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纹枯病是造成谷子减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探究谷子纹枯病病原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山西太谷区的谷子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分离,采用牙签接种法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采用十字交叉方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观察后期菌核产生情况,明确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落白色,具有隔膜,呈直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后期可产生菌核,初步鉴定为立枯丝核菌;分离的4个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均鉴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融合群;菌株的ITS序列与已报道的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IBRS02)相似度达到99%。综合上述形态特征、融合群、rDNA-ITS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病原菌被鉴定为R. solani AG-4 HG-Ⅲ。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谷子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水稻、小麦、高粱等均具有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