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土壤稀释法和平板纯化法,从受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三株高效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地位。同时选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和生物炭为载体包埋菌株,比较固定菌株24 h的物理性能。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化菌株、菌株的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经16S rDNA鉴定和构建的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降解菌分属ShinellaHerbaspirillumPseudomonas。菌株均在14 d D600达到最大且降解效率高于85%。综合比较4种固定材料后,确定海藻酸钠为最佳包埋菌体材料,其包埋菌株的机械强度、传质性能及成形性较好,且对菌株降解阿特拉津效果影响小。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提高菌株的耐受力,该方法为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135.
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经济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也促进了机械焊接工艺的发展。机械工程这项工艺在汽车行业,制造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人也逐渐研究和发展焊接工艺,本文主要讲述新型的焊接工艺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以及需求,在探索新型焊接工艺技术的同时并且对未来美好愿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富硒与未富硒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菌丝体和子实体水浸提液在不同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的差别,分别用Fen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提取物的浓度与抗氧化性均呈剂量效应关系。富硒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是未富硒菌丝体的6倍;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在反应90s后与BHT持平,对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抑制率仍维持在27%;在浓度为50 mg·mL-1,还原力A700可达到0.886。子实体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菌丝,富硒培养后的蛹虫草水浸提液抗氧化能力可增强。  相似文献   
137.
2009年黑龙江和吉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表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2009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的表型特征,本研究对所采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抗性及生理小种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测黑龙江(46株)和吉林(48株)两省的菌株均为 A1 交配型.黑龙江省被测菌株甲霜灵高抗、敏感菌株各占50%;吉林省被测菌株中高抗、敏感菌株分别占70.8%、29.2%;两省均未发现中抗菌株.其中采自吉林敦化菌株均为高抗菌株,采自吉林榆树的菌株均为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感比例地区间差异明显.在被测33个黑龙江菌株中发现24个生理小种,而吉林49个菌株中发现19个生理小种,其中9个生理小种两省共有.另外,两省被测菌株中还发现了18株“超级毒力小种”.因此,建议加强种薯监测,防止 A2交配型传入;在生产上使用甲霜灵类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该以菌株的抗性监测数据为依据;进一步加强生理小种监测,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研究环湖北岸牧草返青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利用海晏县气象局1997~2018年3月、4月的气温、降水数据和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的牧草返青期观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数理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海晏县优势牧草返青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种类天然牧草对气象因子敏感性差异明显;牧草返青的早晚与前一个月的气温相关。(2)海晏县6种优势牧草与3月份的气温、降水成负相关,气温越高降水越多,返青越早;气温越低降水越少,返青越迟。(3)海晏县6种优势牧草都随年份的增长,返青期也随之推迟,其中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推迟速度最快,以每年0.6656d的速度在推迟;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次之,以每年0.4771d的速度推迟。(4)由于西北针茅(Stipa.krylovii)和斜茎黄芪(Astragalus laxmannii)对温度和降雨量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出现西北针茅返青早、斜茎黄芪返青晚的现象。(5)通过相关性分析,对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返青早晚影响最大的是4月份气温;对冷地早熟禾返青早晚影响最大的是3月份的降水;对溚草(Koeleria cristata)返青迟早影响最大的是4月份降水;对西北针茅返青期影响最大的是3月份气温,3月份降水次之;对猪毛蒿返青影响最大的是4月份气温,3月份降水次之;对斜茎黄芪影响最大的是4月份气温。  相似文献   
139.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猪种392个个体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采用GLM程序分析了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89 bp处检测到G→A错义突变,引起缬氨酸(Val)向异亮氨酸(Ile)的转变。ADIPOQ基因外显子2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2个等位基因:A和B。杜洛克猪中只有BB基因型,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马身猪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引入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96、0.96和1.00;在地方品种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0.52)略高于B等位基因(0.48);在培育品种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和0.78,介于引入猪种和地方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大白猪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长白猪和大白猪间差异显著(P<0.05),任意一个引入品种与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其中BB基因型个体28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B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说明该位点只在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0.
 白发病已成为我国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产量下降,还对谷子品质构成威胁。有关谷子品种响应白发病菌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病菌卵孢子和谷粒混合的接菌方法分别接种抗病品种‘G1'和高感品种‘晋谷21'(JG21),并测定抗感谷子的植株形态指标、光合参数、防御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同时结合基因表达分析,旨在明确谷子响应白发病菌侵染机制。结果表明,白发病菌侵染抗感品种后,植株高度及叶面积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感病品种的株高降低幅度远大于抗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相比,感病品种中除了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外,其他光合参数显著下降,且均低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中抗氧化酶和防御酶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抗病相关基因Seita.2G024600(PR1)、Seita.7G168700(PAL)、Seita.1G240200(PAL)和 Seita.9G462500(POD)在抗病品种中上调,而在感病品种中表达受到抑制或下调。以上光合参数、酶活性、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和种质筛选的参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谷子对白发病菌抗病调控。研究结果可为谷子抗病分子机制及分子改良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