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2.
基于GPS导航的插秧机作业控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满足农业智能化的需要,实现插秧机田间作业的自动控制,设计了与GPS导航系统相配合的插秧机作业控制系统.系统能够根据处方图的要求实现插秧机栽插作业和行驶速度的自动控制.以洋马VP6型高速插秧机为试验平台,在不影响手动操作的基础上对插秧机进行了电控改造,并与GPS导航系统进行了联合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确执行处方图既定的插秧任务,速度控制平均误差小于0.0113 m/s,满足了插秧机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3.
Cd胁迫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为供试植物,通过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法的DNA损伤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DNA甲基化分析以及Real-time PCR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Cd(0、0.125、0.25、1.0、2.5 mg·L~(-1))胁迫5 d的拟南芥幼苗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及细胞周期对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随Cd浓度的增加DNA损伤加剧,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CNA1、PCNA2,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_2、MSH6,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标志基因KU70、MRE11、GR1,同源重组(HR)标志基因RAD51、BRCA1的表达均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DNA修复系统对Cd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MMRHRNHEJ。该结果表明:轻度Cd胁迫主要引起DNA错配损伤,并且该损伤易修复;随着Cd胁迫的增强,会引起DNA断裂与染色体损伤,损伤较难修复。另外,对Cd胁迫响应最敏感的MSH6、MLH1基因可作为表征Cd胁迫对于拟南芥遗传毒性效应的有效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Cu胁迫下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状态变化。[方法]以0、0.5和5.0 mg/L Cd2+、0.5和5.0 mg/L Cu2+处理21 d的拟南芥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结果]0、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和5.0 mg/L Cu2+处理组DNA的MSAP比率分别为30.2%、34.7%、41.0%、33.9%、39.2%。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5.0 mg/L Cu2+处理组的DNA甲基化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6%、13.2%、2.4%、11.2%。[结论]Cd、Cu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及DNA甲基化多态性的提高与Cd、Cu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Cd对DNA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改变的作用大于Cu。  相似文献   
105.
<正>三、应对措施在刺参的主要养殖模式中,底播养殖由于水体可随着潮汐、洋流等自然条件大量交换,水质环境较为稳定,且夏季高温影响较小;围堰养殖除利用自然潮汐作用换水较为方便外,与池塘养殖方式相差不大,二者受夏季高温影响均较大,发生大面积死亡概率较高,故以池塘和围堰模式为主提出以下应对措施。1.覆盖遮阳网利用覆盖遮阳网的方式调控环境是农业上应用较多的降温方式之一。如肖润林等发现通过覆盖遮阳网可有效降低茶园内的气温,为茶树的生  相似文献   
106.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品具加工性好、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但是,多数塑料产品回收率低且难以分解,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对海洋开发利用的逐渐深入,塑料产品对海岸带的污染及治理成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7.
 白发病已成为我国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产量下降,还对谷子品质构成威胁。有关谷子品种响应白发病菌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病菌卵孢子和谷粒混合的接菌方法分别接种抗病品种‘G1'和高感品种‘晋谷21'(JG21),并测定抗感谷子的植株形态指标、光合参数、防御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同时结合基因表达分析,旨在明确谷子响应白发病菌侵染机制。结果表明,白发病菌侵染抗感品种后,植株高度及叶面积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感病品种的株高降低幅度远大于抗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相比,感病品种中除了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外,其他光合参数显著下降,且均低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中抗氧化酶和防御酶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抗病相关基因Seita.2G024600(PR1)、Seita.7G168700(PAL)、Seita.1G240200(PAL)和 Seita.9G462500(POD)在抗病品种中上调,而在感病品种中表达受到抑制或下调。以上光合参数、酶活性、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和种质筛选的参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谷子对白发病菌抗病调控。研究结果可为谷子抗病分子机制及分子改良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109.
离子平衡调节是植物抵御盐分伤害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将已分离出的獐茅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1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AlNHX1基因转入到辽粳9号水稻中,并对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的最适浓度为2mg·L-1,最佳侵染时间为90s;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培养基中适宜的潮霉素选择压为50mg·L-1.在较优转化体系下,辽粳9号水稻的转化频率和再生频率分别达到43.9%和16.1%.  相似文献   
110.
王鹤 《湖南农机》2016,(12):124-125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更有利于课程的深入开展,因此在中职课程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法有很大的必要性.文章以机电一体化课程为例,同时以《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为课程主体,分析其项目教学法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