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以农耕地为对照,对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7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土壤种子库主要为草本植物种子.农耕地、柑橘林地种子库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 043粒/m2和10 160粒/m2;针阔混交林、板栗林、栎林、马尾松林地土壤出现灌木和乔木种子,导致其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较高.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达到3.9.各模式间种子库组成成分相似性变化范围为37.50~86.67,无较大的异质性,农耕地与其他模式的相似性最小.各植被恢复模式均可提高林冠层对降水的截持作用.单场降雨量为3.12~43.80 mm时,各模式平均林冠截留率为18.04%~24.36%,马尾松林、栎林和针阔混交林等3种模式的林地枯落物吸持水量为1.97~4.55 mm.各模式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大小依次为竹林(402.29 mm)>茶园(349.34 mm)>农耕地(330.55 mm)>柑橘林(272.65 mm)>针阔混交林(242.93mm)>栎林(201.20 mm)>板栗林(175.08 mm)>马尾松林(144.97 mm).坡耕地经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平均分别减少82.04%和83.72%.土壤侵蚀模数减小1 608.87~1 876.66 t/(km2·a).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板栗林(0.562 9)>马尾松林(0.512 1)>柑橘林(0.492 1)>栎林(0.448 5)>针阔混交林(-0.258 7)>茶园(-0.453 5)>竹林(-0.638 5),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0.664 9).各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农耕地,其中针阔混交林为生态公益林恢复的最优模式,板栗林为经济林建设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部分化肥施用量,且不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垦薯1号’为材料,以减少10%化肥、添加相同量增效剂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生产上常规施化肥40 kg/667m~2为对照,研究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10%化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及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和36 kg/667m~2掺混肥与4 kg/667m~2增效剂在株高、主茎数、产量、糊化温度、峰值粘度和经济性状方面均高于掺混肥40 kg/667m~2,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肥料增效剂混施后较施用掺混肥40 kg/667m~2提高马铃薯产量467 kg/667m~2,经济效益增加428元/667m~2。可见,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求水牛泌乳和非泌乳期关键调控差异表达miRNAs及其表达模式,试验结合Solex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18个水牛乳腺组织在泌乳期和非泌乳期差异表达的miRNAs,设计、筛选可行的miRNAs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s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miRNA的差异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泌乳期miRNA-103、miRNA-125a、miRNA-30a-5p和miRNA-148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泌乳期(P<0.05);miRNA-29a在非泌乳期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miRNA-141、miRNA-125b和miRNA-497在泌乳期表达量均高于非泌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低丰度的miRNA-490和miRNA-592在泌乳期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泌乳期(P<0.05)。Novel-123b在泌乳期和非泌乳期差异不显著(P>0.05),Novel-57在泌乳期比非泌乳期高29.79倍(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水牛乳腺研究提供了16个miRNA的可用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miRNA-103、miRNA-125a、miRNA-30a-5p、miRNA-148a、miRNA-29a和Novel-57 6个水牛差异表达miRNAs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退化生境特征及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神农架川金丝猴分布区218个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川金丝猴未退化生境与退化生境群落特征的差异,并依据未退化生境群落分类构建生境恢复模式群落。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生境退化较为严重,落叶阔叶林生境退化较轻;退化生境与未退化生境群落的乔木物种组成大致相同,但灌木种数和食源灌木种数均少于未退化生境;森林砍伐、病虫害危害、生境过度利用是导致生境退化的主要原因;生境群落的郁闭度和乔木平均高随退化程度加重而降低;轻度和中度退化生境的灌木盖度和食源灌木盖度也低于未退化生境;重度退化生境具有最高的灌木盖度、食源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根据未退化生境群落分类总结出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恢复的8个模式群落,提出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生境的恢复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65.
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十分重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思想和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6.
对影响核桃方块形芽接嫁接成活率起重要作用的接稳培育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抽梢前期喷施GA330 mg·L-1 0.3%尿素 0.3%KH2PO4混合液,能提高接穗质量和接穗利用率;抽梢25~30 cm长时留12~13片叶摘心,并于基部第2片叶之上环割,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在摘心、环割的基础上再喷施0.3%KH2PO4或撤草木灰有增效作用,撒草木灰的效果更好一些;枝条摘心、环割处理12d左右采穗最佳,10~14 d为最佳采穗时期.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三峡库区的区位特征和数据获取条件,对RUSLE模型的因子算法进行相应修正,最后基于GIS评估库区土壤侵蚀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库区年均土壤侵蚀量为1亿8 359.43万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1.85 t/(hm2.a),水土流失面积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66.97%;2)库区土壤侵蚀强度与高程梯度间无直接线性关系,中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500~1 500 m高程带上,其中极强烈、剧烈侵蚀在500~1 000 m间出现频率最高,这应该与该区域强烈的人类活动有关;3)库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中度以上侵蚀在15°以上坡度带的发生频率急剧增加,其53.74%的面积比例贡献了89.06%土壤侵蚀量;4)库区土壤侵蚀强度在不同坡向上表现为半阴坡>正阴坡>半阳坡>正阳坡,阴坡的侵蚀量稍大于阳坡,占库区总侵蚀量的56.63%。说明500~1 500 m高程带、>15°坡度带以及阴坡是库区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区域,也是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8.
针对《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在进行双语教学与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紧密结合本学科雄厚的科研教学实力,讨论了结合农业工程最新科研成果,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和工作,在科研实践中主动学习试验统计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演讲汇报成果,成功案例放入教学案例库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实现了双语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促进了课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为寻找巴斯德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haffii)中甲醇代谢潜在调控因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受甲醇显著诱导而被甘油所抑制的SUT2(Sterol up take 2,固醇摄取基因2).固醇是过氧化物酶体膜重要组成部分,过氧化物酶体是甲醇代谢重要场所.为探究SUT2参与甲醇代谢功能机制,通过敲除及过表...  相似文献   
70.
【目的】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ZD13-5、地衣芽胞杆菌SD24-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ZD21-4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方法】采用3株生防菌混配后拌入种薯处理和土壤(基质)处理的方式,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生防和促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盆栽试验表明,所用生防菌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ZD13-5+SD24-3+ZD21-4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最佳且较稳定,2018和2019年该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8%和74.68%,2019年该处理种薯拌种产量增幅达23.81%,基质处理产量增幅达31.65%,2种施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24-3+ZD21-4拌种处理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28.89%,SD24-3+ZD21-4基质处理茎粗显著增长56.76%。田间试验中,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病情指数为13.89,土壤处理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种薯拌种防治效果达61.60%,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土壤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48%,次于种薯拌种与SD24-3+ZD21-4种薯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