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9篇
  35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本研究旨在研究布鲁菌糖基转移酶(WboA)在诱发胚胎滋养层细胞(HTP-8)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羊种布鲁菌M5-90为模板,扩增WboA基因,构建pET28a(+)-Wbo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WboA蛋白进行纯化。构建自杀载体pGEM-7zf-ΔWboA-SacB,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布鲁菌WboA基因缺失株ΔWboA,并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然后将纯化的WboA蛋白与ΔWboA分别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IL-6、IL-10、TNF-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变化量。结果成功纯化了WboA蛋白,构建了ΔWboA,ΔWboA侵染胚胎滋养层细胞诱导产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oA蛋白作用胚胎滋养层细胞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WboA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布鲁菌的致炎作用与脂多糖O链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布鲁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一、寄主与分布 国内已知寄主有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花椰菜、白菜、油菜、莴苣、魔芋等各种蔬菜(十字花科芹菜受害较轻)和观赏植物中的梅花、锈球、月季、大丽花、茉莉、黄刺玫、一串红、牡丹、牵牛花等.  相似文献   
103.
果品果品奈若何──关于我国果品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问题与潜力(一)问题果品生产的飞速发展给产区财政和广大果区农民在一定时期带来了实惠。由于果品生产的超速膨胀有一定的受利益驱动、“一哄而上”的因素,使得其粗犷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今天暴露无遗。1、果品产量大,质量差,内销不旺,外销不畅由于...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调控措施对葡萄冬剪枝条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胡强  朱计谋  赵师成 《土壤通报》2021,52(3):629-634
以葡萄冬剪枝条为原料,以饼肥、尿素、碳酸氢铵为氮源,EM菌、生物菌肥发酵剂、秸秆发酵剂为接种外源微生物,设置9个处理,进行为期60天的堆肥,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堆体温度、堆肥基质物理性质、pH值、堆体腐熟程度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枝屑添加不同氮源对堆温影响较大,添加饼肥的处理增加了堆体50 ℃以上高温的持续时间,且处理1(添加饼肥、C/N 20∶1、接种EM菌发酵剂)高温维持时间最长,为10天。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都有所增加,且都在理想基质范围内,各处理pH值变化基本一致,均是先升高后降低;除处理6(添加碳酸氢铵、C/N 30∶1、接种生物菌肥发酵剂)外,其他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在1以上,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都可满足植物的生长;处理1全量氮、磷和钾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160%、0.959%和1.880%,实际应用价值更大。综合考虑,添加饼肥、调整碳氮比为20∶1、接种EM菌发酵剂,为最佳葡萄枝屑基质化发酵配比。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不同礁体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山东青岛石雀滩海域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实验,挂板材料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P)、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S)、钢板(F)。结果显示,共鉴定出附着生物69种,其中,贝壳粉硅酸盐水泥挂板最多(53种),其次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51种),钢板最少(31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和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优势种均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紫贻贝(Mytilusgallo provincialis)和麦秆虫(Caprella sp.);钢板的优势种为紫贻贝、麦秆虫和青岛板钩虾(Stenothoe qingdaoensis)。9~11月为生物附着高峰期。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平均生物量最高,达到4717.50 g/m2,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次之,为2621.12 g/m2,钢板最小,为163.85 g/m2。附着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为钢板>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硅酸盐水泥。研究表明,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最大,生物附着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和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7.
选取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典型小流域——迤者小流域为试验区,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在2009—2015年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从年际尺度上来探讨等高反坡阶对于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磷等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高反坡阶对于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均较为明显,年平均减流率为50.64%,年平均减沙率74.99%,减沙率显著大于减流率;等高反坡阶对于径流和泥沙中氮、磷均有较为明显的削减效果,平均每年可以削减68.75%的氮流失和82.16%的磷流失,其中对径流中总氮和泥沙中全氮年削减率分别达到59.51%和76.43%,对径流中总磷和泥沙中全磷年削减率分别达到64.22%和83.73%。  相似文献   
108.
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斑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俗称小蠓虫等。Erythmneura apicalis Nqua.属同翅目、叶蝉科,是葡萄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不少省区发生为害,一般在通风不良、杂草繁生的葡萄园发生为害较重。同时还可为害桃、苹果、梨、山楂、樱桃等。  相似文献   
109.
海湾扇贝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和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海湾扇贝肝胰脏、性腺、闭壳肌3种组织及其饵料的C、N稳定同位素比值,对海湾扇贝3种组织C、N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和转化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的体质量和壳高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3种组织C、N稳定同位素变化主要由新陈代谢引起。相同年龄、不同规格海湾扇贝的δ~(13) C、δ~(15) N值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前后,肝胰脏和性腺组织的δ~(13) C、δ~(15) N值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C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3.92‰、2.15‰,N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1.84‰、7.84‰,而闭壳肌组织的δ~(13) C、δ~(15) N值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未得出其有效的C、N同位素分馏系数。肝胰腺和性腺组织的N元素半衰期(20d)是C元素半衰期(10d)的两倍。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湾扇贝等贝类饵料来源、基础生物学研究及海洋食物网的科学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实验旨在研究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L-异亮氨酸的需要量。选取初始体重159.33±1.20g的鲈鱼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L-异亮氨酸,配制出异亮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0.72%、1.11%、1.53%、1.93%、2.31%和2.72%的6种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10周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鲈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R)及蛋白质沉积率(PPV)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在1.93%L-异亮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8.55%、0.89、和37.57%。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存活率(SR)、摄食率(FI)、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L-异亮氨酸含量为1.93%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0.72%和1.11%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为评价指标,得出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中L-异亮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88%和1.84%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4.41%和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