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刺槐生理代谢的影响规律。【方法】以苗龄1年、长势一致的刺槐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铅胁迫(土壤中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 mg/kg)处理刺槐苗木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对刺槐苗木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影响明显,其中刺槐叶水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最小;当土壤中铅含量为300~3 000 mg/kg时,刺槐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刺槐叶片相对水分亏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相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叶水势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无显著影响,而细胞膜透性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条件下,随着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刺槐叶片铅含量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对刺槐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而铅胁迫只对刺槐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对其他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刺槐叶片可以富集土壤中的铅,说明刺槐对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2.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整地工程集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3种主要造林整地工程的集流与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工程是提高栽植穴土壤水分的有效措施。年均集水量与集流面积及降雨量成正比,集水面积1.5m~2为29.22kg;2.0m~2为33.95kg;2.5m~2为37.58kg;平均蓄水量,以反坡梯田最高,为26.5mm;水平沟次之,为24.8mm;鱼鳞坑较差,为20.7mm。并提出了3种造林整地工程单场降雨集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不同生长期旱后复水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生长的补偿效应,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生长前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旱后复水对侧柏幼苗单株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生长前期单株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在复水之后无明显规律。生长中期侧柏的单株生物量随胁迫程度增大呈下降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不同胁迫历时下,单株生物量在前期和中期出现了补偿效应,且在胁迫30d和胁迫45d之后,补偿效应最明显;地下部分生物量在生长前期复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补偿效应;根冠比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复水之后随胁迫历时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生长末期未出现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44.
针对“森林水文学”课程向“小而精、少而深”发展和理论发展快、实践性强、统计分析量大等特点,提出了由科学认知—操作技能—科学验证—科学探索等环节组成的“4步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分步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分类设计,并以课程论文的试验设计作为全面锻炼学生独立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研究方案制定的最终过程,旨在培养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森林水文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5.
为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产学研"特点,确定了创新实践教学的目标,构建了"大一以产助学,产学结合;大二产学互动为主,学研互动为辅;大三学研互动为主,产学互动为辅;大四产研分流"的"产学研"结合型分级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5个一级类型、14个二级类型"的分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6.
水肥耦合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的促长促花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以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1:0.7:1)和补充灌水量为主要因子,对无病毒矮化红富士幼树的生长发育和早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塬南缘,采取合理的水肥组合与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矮化红富士幼树的营养状况,促进新梢生长和提早开花结实。在平水年,降水可满足幼树生长需要,补充灌水虽可促进春梢生长,但对提早开花结实有负作用;不施肥或施肥不足,则成为影响红富士幼树生长、发育和早实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增施有机肥(混合厩肥)24536kg/hm^2,无机肥N、K2O各459.86kg/hm^2、P2O5 321.90kg/hm^2,补充灌水35.86mm可使春梢生长量达到最大,对迅速扩冠成形极为有利;同时该施肥、灌水水平亦可使栽后第三年开花株率达70.1%。  相似文献   
47.
1993-1994年,在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改造更新幼林地,用4种化学除草剂对刺槐伐桩萌芽和林地杂草防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伐桩萌条防除应在萌条未木质化阶段用低容量喷雾法施药、或在伐桩未芽阶段用涂抹法施工,前者除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用互比排列设置刺槐林改造更新小区,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探讨理想的更新方式,其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量、雨强、历时的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最高,皆伐萌芽更新区次之,对照区(未改造更新)最低;单位面积逗流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比皆伐萌芽更新区增加26.4%,比对照区增加96.5%,但增加的逞流量仅为引发土壤侵蚀逞流量的40%~60%,没有引起新的土壤侵蚀。皆伐带状更新方式通过引进更新树种,改变了林分结构和组成,使刺槐林变成混交林,延续和强化了水保效益,是一种理想的刺槐林改造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49.
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与微型径流小区观测,对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在改变微集水区地形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坡面产流状况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可显著增大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其增幅与斜坡水平距成反相关,与田面水平宽度成正相关。集水区斜坡水平距每减小1 m,微集水区平均坡度增加0.5°~7.0°,集水区斜坡水平距越小,增幅越大;田面水平宽度每增加1 m,平均坡度增加2.5°~11.5°。在斜坡水平距一定时,微集水区平均坡度虽然随着原地面坡度和田面水平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与原地面坡度的增幅基本一致。在造林允许的坡度、坡长范围内,集水区斜坡水平距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而地面坡度还具有提高坡面产流率的作用。产流量与坡长、坡度均成正相关。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在于造林整地缩短了坡长、改变了坡形、增大了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从而使微区坡面的产流、产沙状况发生了变化。依据传统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不考虑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的影响,由此设计的造林整地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国槐(Sophora japonica)幼苗对铅和干旱胁迫的抗性,采用盆栽控水方法对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a+b)的含量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先升高后降低,且二者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时达到最大值。在100%水分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都达到最小值,而水分胁迫造成了叶绿素a/b比值的下降;铅胁迫下,净光合速率随土壤相对含水率的减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处,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SRW为52.16%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