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工林地含沙径流的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人工林地含沙径流入渗性能,以便客观评价人工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指导集水造林整地工程设计,采用双环法,对2种土壤质地带上刺槐人工林地的浑水入渗性能,以及含沙量和泥沙粒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沙径流可显著削弱人工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降低天然降水与土壤水的转换能力,其削减能力随着入渗水流含沙量、泥沙中小于0.01mm物理性黏粒含量的增加或入渗历时的延长而增大,并受到土壤质地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32.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元宝枫幼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元宝枫幼树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特性的研究,为元宝枫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2年生元宝枫幼树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和胁迫时间(15,30,45 d)及复水24 h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叶水势、光合速率及其恢复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相同胁迫强度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生理指标经历了对水分胁迫由原初反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复水后,叶水势较WSD恢复滞后,光合速率恢复较WSD、叶水势慢。中度水分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出现补偿甚至超补偿现象,而重度水分胁迫不易出现补偿效应。【结论】适度的水分胁迫能激发元宝枫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33.
水分和镉交互胁迫对刺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镉交互胁迫条件下,刺槐对镉的吸收代谢机理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40%、55%、70%和85%)及不同浓度的镉(10、50、100 mg·kg~(-1))交互作用对刺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究刺槐累积镉的主要部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镉的交互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片SOD、P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镉主要积累于刺槐幼苗的根部。适当的交互胁迫(10mg·kg~(-1)镉处理,70%和55%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刺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4.
通过旱棚人工控水,以元宝枫的生长阶段作为因素,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元宝枫不同生长阶段下供水量与供水方式对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恒供水条件下,当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87.84%时,SOD酶活性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土壤相对含水率超过87.84%时,生长前期SOD酶活性随含水量的增高而增大,在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则随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而降低。元宝枫生长期中,SOD酶活性在生长盛期有所升高,在生长后期酶活性有所下降。谐变供水条件下,幼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年均土壤供水能力和幼树各生长阶段供水模式的不同而变化。在单一阶段土壤相对含水率不超过87.84%时,幼树SOD酶活性随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随供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单一阶段土壤相对含水率超过87.84%时,幼树叶片中SOD活性在中前期—生长前期和生长盛期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土壤供水能力基本相同时,不同生长阶段供水量的分配对元宝枫幼树SOD活性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表明,生长前期供水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生长后期和生长中期供水量与SOD活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40%水分胁迫下,重金属铅和水分胁迫对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有协同促进作用。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300、500mg·kg。和4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国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6.
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侧柏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干旱和铅胁迫对生长初期的国槐和侧柏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势一致的1年生国槐和侧柏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80%、60%、40%)和铅胁迫下(土壤铅含量为0、300、500、1 00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mg.kg-1)国槐和侧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铅胁迫下的国槐和侧柏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波峰,分别出现在4 000和1 000mg.kg-1,国槐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侧柏的;水分胁迫下国槐叶绿素含量成下降趋势,侧柏略有上升;干旱和铅双重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土壤铅含量为500mg.kg-1的国槐全部死亡,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而侧柏无一死亡,波动幅度较小;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60%和40%时侧柏叶绿素a/b的值随铅含量变化不大且一直高于国槐。国槐和侧柏叶绿素含量对干旱和铅胁迫有一个适应和自我补偿机制,表现为低浓度的促进和高浓度的抑制;在生长初期国槐较之侧柏对铅更敏感,水分比铅对两种植物的影响更大,侧柏比国槐的耐旱性和抗铅性更强。  相似文献   
38.
通过设立标准地、定位观测、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沟坡刺槐林改造更新龄期阳坡、半阳坡为17年,阴坡、半阴坡为15年;皆伐改造带状更新类型,以2刺3油类型最为理想;更新树种以油松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9.
油松、刺槐混交林中油松顶芽、侧芽受损状况调查刘增文,王进鑫(西北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调查林分为萌生刺槐与补植油论组成的混交林,林分基本郁闷,密度差异较大。采用野外跑点大样本典型抽样调查法,依刺槐样株相对油松样株的地理方位,分别西北、东南、东...  相似文献   
40.
为改善煤矸石山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景观生态型草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蜀葵和沙打旺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施氮量、施磷量三者耦合对两种景观生态型草本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模型寻优得出了最优水肥方案。研究表明:三因素对蜀葵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施氮量>施磷量,三因素对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施磷量>施氮量;二因素耦合对蜀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沙打旺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顺序为水氮>水磷>氮磷;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蜀葵和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施氮对蜀葵更重要,施磷对沙打旺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更大,蜀葵的水肥耦合优化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7.6%~40.9%,施氮量(纯N)153.1~178.5 kg·hm-2,施磷量(P2O5)89.4~120.4 kg·hm-2;沙打旺的水肥耦合优化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69.0%~70.6%,施氮量(纯N)61.8~94.6 kg·hm-2,施磷量(P2O5)109.9~170.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