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5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4篇 |
农学 | 124篇 |
基础科学 | 178篇 |
164篇 | |
综合类 | 893篇 |
农作物 | 167篇 |
水产渔业 | 100篇 |
畜牧兽医 | 329篇 |
园艺 | 120篇 |
植物保护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环江县是广西粮食主产区,该地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但国内对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缺乏。为了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间种模式可以调节田间养分利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对土壤修复及产品改良有效。以矿区污染农田为背景,供试土壤为铅锌硫铁矿山的尾砂坝坍塌污染的土壤,进行了蜈蚣草- 玉米、蜈蚣草- 大豆、大豆- 玉米、甘蔗- 大豆的间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时间1 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单种与间种作物各部位中的Zn、As、Cd、Pb 的含量,探究间种模式对作物重金属的富集量和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受间种影响明显,玉米- 大豆间种模式比玉米单种籽粒中Pb 的含量下降38%。作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不同,As 在大豆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叶> 茎> 根,而Pb 则为根> 叶> 茎。综上所述,在复合污染土壤中,间种可明显改善重金属对植物的污染,这些结果肯定了间作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个可能切入点。但在试验区种植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污染土壤还需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152.
153.
兰州市九州台区不同海拔高度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九州台区不同海拔人工林群落结构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了该林区3种海拔梯度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海拔梯度人工林中,中坡(海拔1 760~1 840m)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最高,物种最丰富,恢复程度最好;3种海拔梯度人工林以上坡(1 900~1 970m)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下坡(1 590~1 730m)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最大;物种丰富度、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表明,九州台区人工林草木层总体发育优于乔灌层;各梯度人工群落尚处于演替初期阶段,林下植被发育常以阳生性植物为主;对不同海拔人工林群落结构研究是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的延伸,该项研究对于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恢复后的生物学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特性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研究黄土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前期土壤含水量从风干土状态至近饱和条件下填土和砂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强(80mm/h)和坡度(10°)较大情况下,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塿士坡面产流时刻、入渗和产流过程影响不明显;砂黄土坡面产流时刻受前期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随着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先延长后缩短,其极差值达到28.91min:前期土壤含水量在风干土~10%和15%~25%两段范围内,砂黄土坡面入渗产流规律差异十分显著.基于土壤水分累积入渗过程特征,填土前期含水量可分成"三区",砂黄土则可分成"两区";利用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坡面土壤流失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分别确定出壤土和砂黄土坡面土壤流失量最少的前期含水量值为11.25%和12.74%,为黄土区坡地水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固定光栅和CCD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和固定光栅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主要设计了电荷耦合器件的驱动电路、光谱信号采集电路、固定光栅光学系统、光源控制系统、电荷耦合器件温度控制系统及样品旋转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MPA光谱仪验证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用于谷物品质检测的可行性,运用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其中采取一阶导数与附加散射校正结合的预处理效果较优。利用CA-06光栅光谱分析仪建立了小麦水分、蛋白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验证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6.
菜园土壤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青菜生长和品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小青菜生长和品质与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盆栽的条件下施氮量为180kg/hm2是小青菜生长较为合适的水平,能达到节氮保产的效果。在氮水平为180kg/hm2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有氨基酸肥料)提高了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碳浓度、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根系鲜重,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碳氮比)和C/P(碳磷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中C/N和C/P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降低了小青菜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中N/P(氮磷比)、C/N、C/P和P/K(磷钾比)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促进了小青菜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了光合速率,改善了小青菜地上部的品质,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7.
158.
颗粒尺寸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提高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开展颗粒尺寸对加料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以粒径3~5 mm的球形谷物颗粒单圈加料约40 g螺旋加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球模型,通过对螺旋加料过程颗粒物料力链及颗粒群运动分析,建立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机离散元仿真模型;应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imensions)软件对粒径3、4及5 mm颗粒物料进行螺旋加料过程仿真分析,并以粒径3、4及5mm的球形散珠为试验对象,进行颗粒运动和定量加料试验。综合分析得到:随着球形颗粒粒径的逐步减小,最大接触力逐渐减小,力链分布愈均匀浓密,颗粒间运动的一致性得到提高,物料混合运动趋势逐步减弱,定量加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粒径3 mm球形散珠螺旋加料转动60°,平均加料量为6.477 g,加料量标准差为0.537,加料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153%。 相似文献
159.
160.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试验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降雨条件下坡面农用化合物随地表径流迁移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黄土坡面不同坡度下土壤氮、磷和钾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坡长土槽坡度变化为5°~25°范围内,初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增大呈先变小后增大的趋势;产流15 min内,径流量均急剧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随着坡度增加,水土流失程度加剧,径流溶质浓度增高,土壤侵蚀对径流溶质浓度的贡献增大。基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试验数据的结果,表明了幂函数模型更适合模拟黄土坡面非饱和条件下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也可描述径流磷和钾的流失过程,但其初始阶段的拟合不太令人满意。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黄土坡面径流养分迁移模拟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