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相似文献   
52.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播大豆田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大豆田在翻耕、翻耕后覆盖小麦秸秆、免耕留茬和免耕后覆盖小麦秸秆的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条件下,各处理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大豆播种后7周,各处理的杂草出苗总数分别为260.80株/m^2、133.87株/m^2、319.56株/m^2和41.78株/m^2。秸秆覆盖是影响杂草发生量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播种后8周,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567.33 g/m^2、397.93 g/m^2、1842.17 g/m^2和369.00g/m^2。夏播大豆田杂草集中在播后3周内出苗,杂草出苗数占出苗总数的95%左右,因此对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应该在大豆播种后第3周进行。  相似文献   
53.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黄顶菊株高和叶片数播种后前8周变化不大,播种后8~22周增长迅速,黄顶菊最终株高和叶龄分别为280cm和44叶;黄顶菊单位面积鲜质量变化为播种后8~22周鲜质量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加2275g/周,到播种后22周黄顶菊鲜质量达到最大值26781g/m2。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392%,0.409%及0.508%。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3.6,37.5和41.5μmol/(m2·s)。黄顶菊在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1:00,且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顶菊的光饱和点为1512μmol/(m2·s),光补偿点53.7μmol/(m2·s)。  相似文献   
54.
河北省夏播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夏播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组成、翻耕和免耕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消长规律 ,并就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田提出了相应的化学防除药剂及施用技术 :在翻耕玉米田 ,以喷施乙阿合剂做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 ;免耕贴茬玉米田 ,在作物播后苗前喷施农达混用乙阿合剂 ;麦垅套种的玉米田 ,在小麦收获后立即喷施玉农乐或玉农乐与阿特拉津混用做茎叶处理 ;采用克芜踪行间定向喷雾防除玉米生育后期的杂草  相似文献   
55.
为了明确氟噻草胺在大豆田的应用效果,2016年和2017年在河北省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氟噻草胺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大豆播后苗前使用氟噻草胺进行土壤处理,能够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对铁苋菜的防效较低,对杂草的鲜重防效高于株数防效。使用氟噻草胺后,大豆生长正常,产量较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增加。推荐氟噻草胺在大豆田的使用剂量为630~810 g a.i./hm2,该剂量下药后28 d对杂草的合计鲜重防效达84.9%~92.0%,且对大豆安全。氟噻草胺的杀草谱和防效与乙草胺相近,可以作为乙草胺的替换产品在大豆田使用。  相似文献   
56.
<正>对于麦田杂草,农民朋友习惯在浇过返青水后进行防治,这样经常出现杂草防不住或小麦产生药害等问题。实践证明,"麦草"秋治能明显提高防效,不仅用药量少,而且杂草死亡快,可以说,"麦草"秋治,事半功倍。一、麦田杂草种类的变化特点近年来,由于小麦跨区收割、种子调拨以及长期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明确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黄顶菊对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黄顶菊发生密度在40株/m2下,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没有影响,但对棉花中、后期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导致棉花株高低、茎秆细、现蕾晚、蕾铃少,部分植株死亡。黄顶菊对棉花产量影响比较大,在1~40株/m2下,棉花产量损失32%~95%。棉花产量损失(YL)与黄顶菊发生密度(Dw)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L=66.230 4Dw/(1+66.230 4Dw/100),R=0.977 9。[结论] 黄顶菊对棉花中后期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8.
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 冬前1次用药, 对麦田的雀麦、播娘蒿、荠菜和麦瓶草等双子叶杂草有较好防效。适宜用药时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 推荐剂量为1 875~2 250g/hm2。  相似文献   
59.
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添加法对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密度进行配置,田间小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杂草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计算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结果表明,杂草密度(x)与玉米产量损失率(y)呈正相关,以拟合优度>0.90和残差平方和最小为条件对产量损失率曲线模型进行优选,其关系符合指数方程(y=46.4359-18.518e-x/21.9215-28.5039e-x/126.5527,R2=0.9609),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平均为2.27株/m2。通过该模型可明确田间杂草所能允许的最低密度,从而指导对田间杂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0.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喷施浓度为270~1 080 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2,4-D丁酯乳油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返青期用药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穗数和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