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5篇 |
农学 | 80篇 |
基础科学 | 87篇 |
69篇 | |
综合类 | 513篇 |
农作物 | 48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221篇 |
园艺 | 93篇 |
植物保护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镉胁迫对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亚麻品种匈牙利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镉离子(Cd^2+)对亚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d^2+离子浓度的升高,亚麻种子发芽率和耐受性均降低;低浓度Cd^2+可提高亚麻脂肪酶的活性,高浓度的Cd^2+可显著降低脂肪酶的活性;Cd^2+浓度为50mg/L时硝酸还原酶降低,而Cd^2+浓度为100mg/L时又升至最高,但小于对照,之后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出完全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2.
基于AERMOD大气扩散模型,利用许昌市2009年的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分析了污染源主导风向上SO2年均落地距离与落地浓度的关系及不同排气筒高度与污染源主导风向上SO2年均最大落地浓度和最大落地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量条件下,主导风向下风向的SO2落地浓度约是上风向的4.8倍;污染源排气筒高度越高,SO2年均最大落地浓度愈小,最大落地浓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越远,因此提高污染源排气筒高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O2年均落地浓度,减小污染源对地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联用对鱼源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为鱼源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及各种抗菌药对鱼源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MIC的原儿茶酸或绿原酸分别联合抗菌药诱导鱼源链球菌进行传代培养,然后使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原儿茶酸和绿原酸对鱼源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0和6000 μg/mL,以1250 μg/mL的原儿茶酸和3000 μg/mL的绿原酸分别与痢菌净、阿米卡星、粘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克林沙星和磷霉素等抗菌药联合诱导鱼源链球菌传代后,除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外,其他5种抗菌药对传代获得菌株的MIC明显降低.原儿茶酸与抗菌药配伍后的FICI分别为0.500、0.750、0.516、1.125、0.140和0.516,绿原酸与抗菌药配伍后的FICI分别为0.501、0.625、0.501、>2.000、0.140和0.501.依据FICI的判定标准可知,原儿茶酸与痢菌净和克林沙星配伍呈协同效应,与阿米卡星、粘菌素和磷霉素配伍呈相加效应,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伍表现为无关效应;绿原酸与阿米卡星和克林沙星配伍呈协同效应,与痢菌净、粘菌素和磷霉素配伍呈相加效应,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伍则呈拮抗效应.[结论]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配伍后能增强大部分抗菌药对鱼源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呈协同或相加作用,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4.
本试验旨在获得能够将大肠杆菌ST融合蛋白展示在酿酒酵母表面的重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并探究其对大鼠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将estA和estB基因克隆至pYD1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YD1-estA-estB,应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获得EBY-100/pYD1-estA-estB重组酵母基因工程菌。选取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工程菌组、酵母菌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工程菌菌液、酿酒酵母菌菌液,持续灌胃21d后连续3d灌胃大肠杆菌H10407菌液,取各组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切片,观察各段小肠绒毛的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LISA、real-time PCR技术观察肠道黏膜中的SIgA、IL-2、IL-4和IFN-γ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大肠杆菌ST融合蛋白成功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灌胃21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V/C值显著升高(P0.01),工程菌组绒毛宽度显著升高(P0.05);空肠绒毛长度、V/C值显著升高(P0.01),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工程菌组和酵母菌组的回肠绒毛长度及V/C值显著升高(P0.01)。灌胃大肠杆菌后,各组与灌胃前相比,空白对照组及酵母菌组的十二指肠与空肠绒毛长度、V/C值显著下降(P0.01),空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1),回肠V/C值显著下降(P0.01);工程菌组无明显变化。灌胃21d,工程菌组与酵母菌组的SIgA、IL-2、IL-4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攻毒大肠杆菌后,空白对照组及酵母菌组的SIgA、IL-2和IL-4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各组的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EBY-100/pYD1-estA-estB重组酵母基因工程菌不仅具有酵母菌的益生作用,能促进小肠黏膜发育,而且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试验为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5.
186.
187.
188.
【目的】分离授粉早期玉米花丝的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角度揭示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Ga25为试材,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与检索技术,比较自交授粉后1 h和2 h的花丝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与授粉1 h的蛋白质组相比,在授粉2 h后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个蛋白质点特异表达,19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3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23个蛋白质点,其余5个为未知蛋白;功能分类表明,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壁合成(21.4%)、防御/抗胁迫(17.9%)、细胞组织、蛋白命运、蛋白合成、转录等细胞过程。【结论】在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蛋白质组有显著的变化,与授粉后1 h相比,授粉后2 h的蛋白质组中大部分差异蛋白呈上调趋势,并有特异蛋白质出现;分泌型过氧化物酶、膨胀素、果胶甲基化酶抑制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与未知蛋白4可能与玉米花粉和花丝的早期互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9.
[目的]研究低聚木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试验对象,在连续给予高剂量(1.0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木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在连续给予高、低剂量的低聚木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木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连续给予低聚木糖14 d后,低、高剂量组小鼠粪便内乳杆菌、双歧杆菌及B/E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灌服前相比,对照组肠球菌、乳杆菌显著增加(P<0.05);低、高剂量组肠杆菌显著减少(P<0.05),乳杆菌、双歧杆菌及B/E值显著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连续给予低聚木糖21 d后,低、高剂量组的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排黑便总量显著增加(P<0.05),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低聚木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0.
为明确增施氮肥对镉迫下龙葵光合生理的影响,以龙葵为试验材料,分析增施不同浓度氮肥对Cd胁迫下龙葵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捕光色素分子内禀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龙葵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增施氮肥后,龙葵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递速率、捕光色素分子总数、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和光化学反应耗散比例增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捕光色素分子本征光能吸收截面、捕光色素分子有效光能吸收截面和天线热耗散比例减小。可见,增施氮肥对镉胁迫下龙葵叶绿素合成和光系统Ⅱ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300~450 mg/kg 尿素是合适的施氮浓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