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8篇 |
10篇 | |
综合类 | 68篇 |
畜牧兽医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草药、益生素和抗生素对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中草药、益生素和抗生素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随机分为抗生素组、0.2%益生素组和0.2%中草药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时间28d。结果表明:(1)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素及中草药组的日增重提高、料重比降低(P>0.05);(2)中草药组的IgG、IgM、IgA、C3、C4含量和益生素组的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0.2%益生素或中草药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已非个体单元和单一方式所能完成,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性的科研课题、复杂多变的生产实际问题、立体化的教学载体、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环节等都需要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相互协作去完成,团队建设成为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科技服务团队应运而生,但团队之间存在各司其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视化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EDV ORF1a/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8组特异性引物,以PEDC cDNA为模板,采用试剂盒推荐的各反应条件经LAMP扩增,根据LAMP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筛选最佳引物组。以筛选的外引物PE2 F3/B3经PCR从PEDV cDNA中扩增ORF1a/b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PE-ORF1-2并分别经PCR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2号引物组(内引物PE2 FIP/PE2 BIP,外引物PE2 F3/PE2 B3)为最佳引物。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正确构建,经计算其浓度为1.56×1011拷贝/μL,将其稀释1 000倍后作为质粒标准品。为建立检测PEDV的RT-LAMP方法,本研究对该方法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g2+浓度、内、外引物及d NTP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RT-LAMP反应体系为:60℃反应50 min,Mg2+浓度80 mmol/L,内外引物终浓度分别为32μmol/L和5μmol/L,d NTP浓度10 mmol/L;通过在上述体系中加入甲酚红指示...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猪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CL)残留的GC-MS检测方法,并对自主研制的CL残留快速检测免疫金标试纸条(CL-Stri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C-MS的检测限为0.5ng/ml,CL-Strip的检测限为1.0ng/ml;CL-Strip与GC-MS两者的加标测定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用CL-Strip检测出的100份阴性尿样和18份阳性尿样,与GC-MS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说明CL-Strip与GC-MS同样灵敏、准确、稳定,由于CL-Strip具有简便、直观、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等优点,建议在CL残留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二氟沙星(DIF)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得到二氟沙星全抗原DIF-BSA和DIF-OVA。采用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 用BSA-DIF免疫 BALB/C小鼠, 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DIF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与DIF偶联成功,分子结合比为1:4.7,筛选出1H10、2F12、4D8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 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5.12×102、1:3.2×101、1:2.56×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5、1:1.28×105、1:6.4×104。同种亚型分别为IgG1、IgG1、IgG2a,亲和常数(Ka)分别为2.94×1010 L/moL、1.72×1010 L/moL和1.35×1010 L/moL.亲和力最高的1H10对DIF的IC50为1.64ng/ml,单抗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mAb,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中DIF的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桂花(OsmanthusfrayansLour.)木犀科,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种,其形、色、香、韵甚佳。在我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有21个城市将其列为市花。桂花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多个品种,原产我国西南部,为亚热带及温带树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长江以南可露地栽植,形成大片桂花树林。华北地区多室内盆栽,室外也有零星栽植。喜温暖湿润环境,微酸性沙壤土,忌盐碱。花虽不大,但盛开时香味浓郁,清醇飘逸。桂花树寿命长,病虫害少,适应性强,是山东等北方地区著名的盆栽花木,山东尤以临沂发展较多。 相似文献
9.
树干打孔注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树干注药技术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 ,将内吸性的药物导入树干特定部位 ,经输导组织传至树木的各个器官 ,以杀灭病虫 ,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的一种局部施药技术。1 打孔注药技术的起源与器械1.1 起源该项技术于 2 0世纪初形成 ,在美国、法国、罗马尼亚、韩国用乙酰甲胺磷、乐果、磷胺等药剂进行树干注药 ,防治球果花蝇、卷叶蛾、黑松蚧虫、瘿蚊 ,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日本研制的第三代防治松材线虫注入剂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如获得成功 ,将促进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我国自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 ,即有人利用“10 5 9、3 911”等内吸性杀虫… 相似文献
10.
19-去甲睾酮人工抗原及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19-去甲睾酮(19-NT)人工抗原,并进行免疫学特性鉴定.丁二酸酐法衍生化19-NT,制备17β-19-NT琥珀酸酯半抗原,其质谱和核磁共振NMR谱表明合成成功.分别用EDC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BSA(bovine serum albumin)和OVA(ovalbumin)偶联,制备免疫和检测抗原,并进行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鉴定,NT与BSA偶联比为18:1.用NT-BSA免疫Balb/C小鼠(Mus muscalus)制备NT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效价达到1:25 600.间接竞争ELISA的IC50为27.3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3.3~22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1.6 ng/mL.纯化后的抗体与17α-去甲睾酮的交叉反应率为69%,与其它激素的交叉反应率均<0.05%.制备的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试剂盒和试纸条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