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99年至2000年,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信息素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鞘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农旅融合发展对催生农业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11个优势区的内部实力和外部竞争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探索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期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推动河南省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14.
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顶级群落青杄为研究对象,利用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2020年度气象和不同径阶树木径向生长的数据,探究该区顶级群落青杄树干径向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青杄树干径向生长与大气温湿度和热通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光合有效辐射呈负相关,与土壤温度不相关;青杄4-6月为快速生长期,7-10月进入缓慢生长期,11月至次年3月缓慢收缩;7:00-12:00为青杄树干收缩阶段,12:00-16:00,为膨胀阶段,16:00之后半径逐渐增加,在4:00达到最大值并持续至7:00,随后进入下一轮周期;降水条件下,不同胸径青杄较晴朗天气均表现出长周期,收缩期(SP)持续时间显著减少,膨胀恢复期(RP)时段加长,甚至表现出生长期(IP)周期持续的现象;青杄的生长受到上一年生长季末温度和降水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树木体内养分积累状况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枣瘿蚊猖獗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瘿蚊以幼虫危害枣树尚未展开的嫩叶,使叶片受害后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红或紫红色,嫩叶卷曲成肿皱筒状,质硬而脆。幼虫在叶筒内取食,受害叶后期变为褐色或黑色,叶柄形成离层而脱落。此虫第1代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严重影响了枣树的抽生、开花、结果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枣瘿蚊为害逐渐加重,极大地影响了枣树的丰产。现将其猖獗发生原因和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翠英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1):43-43
随着温室大棚的迅猛发展,番茄晚疫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尤为严重。据近5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受害温室一般减产30%,严重者达60%以上,棚农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7.
“望”是指用眼直接观察畜禽的精神状态、站立或卧下姿态、运动姿态、体型体况、皮毛及衍生物、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粪便等情况。畜禽的某些疾病可直接用此法确诊,如皮肤有未愈创伤,同时站立呆滞,牙关紧闭,肢体僵硬,是破伤风的表现;如果是疥癣和豆疹,在皮肤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毛和痘样突起;牛羊的放线菌肿则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肿块。“闻”是指用听觉和嗅觉对畜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以及呼出气、口腔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检查。如在对猪进行饲喂、驱赶时,有咳嗽症状是猪气喘病的表现;心跳次数增加则是某些传染病前期的症状,心跳… 相似文献
18.
19.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A和B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A和B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AB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种动物易感。临床上羊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羊流产、产死羔、产弱羔;新生羔羊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脑炎和结膜炎;种公羊发生睾丸炎等。本病不仅能使畜牧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害人类健康。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纯牧业县,也是甘肃细毛羊的主要产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海拔1327—5564m,平均海拔约3200m,年气温一27.6—32.4℃,平均气温3.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