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安全高效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激发学生或科研团队的创新潜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论文深刻剖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程式化、安全教育力度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方式陈旧,以及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的解决方案,对高等农业类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2.
为鉴定子午岭黑山羊KRTAP36-1基因,并分析其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以绵羊KRTAP3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GenBank的BLAST功能,在山羊染色体上进行同源性搜索,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藏绵羊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0外显子的变异特征及其对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藏绵羊低氧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333只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进行分析;采用血气仪测定其中134只年龄基本一致成年母羊的血气和生化指标,分析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4个SNPs为同义突变,位于编码区(c.1302CT、c.1392GA、c.1506TC和c.1515TG),另外2个SNPs位于非编码区(c.1545+26AG和c.1545+52GA)。6个SNPs构成A、B、C 3个等位基因,表现为AA、BB、AB、AC和BC 5种基因型,其中AB为优势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信息含量为0.48,呈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基因型对酸碱度(pH)、碱剩余(BE)、血氧饱和度(S(O_2))、血红蛋白总量(Hb)和半饱和氧分压(p_(50))影响显著。AB基因型藏绵羊在群体中比例最高,且具有较高的S(O_2)。与AB基因型藏绵羊相比,AA基因型藏绵羊BE和S(O_2)较低(P0.05),推测其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结论】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pH、BE、S(O_2)、Hb和p_(50)相关,推测AB基因型藏绵羊具有较好的高原低氧适应性,而AA基因型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4.
旨在探究藏绵羊应对暖、冷季营养供给不均衡以及冷季营养供给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对放牧藏绵羊暖、冷季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瘤胃、小肠、大肠组织 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并进行VFAs与 SGLT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冷季VFAs含量显著高于暖季(P0.05),除丁酸外,其他VFA含量在暖、冷季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冷季的乙酸/丙酸(A/P)值显著高于暖季(P0.05)。暖季胃肠道组织的 SGL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季(P0.05),小肠 SGLT1基因表达量在暖、冷季均显著高于瘤胃和大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乙酸、丙酸与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与瘤胃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因此,由于暖、冷季放牧藏绵羊胃肠道的营养吸收水平不同,暖、冷季瘤胃VFAs含量和 SGLT1基因表达量存在季节差异性,以及瘤胃VFAs与 SGLT1基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藏绵羊瘤胃VFAs与宿主的互作关系影响其营养胁迫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5.
藏绵羊MHC-DRB1基因第3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变异类型和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500只藏绵羊(Ovis aries)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表现了8个等位基因,8个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了1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与GenBank序列对比分析,有7个DRB1的等位基因是首次发现。8个DRB1第3外显子的单倍型序列NJ系统发育树呈2支分化趋势。3个种群藏绵羊中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PIC>0.5,为高度多态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研究认为,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藏绵羊DRB1基因最初是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成两大类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6.
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育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子(2×2)试验设计,研究2种饲养管理方式(A因子:A1.舍饲,A2.放牧+补饲)下不同组合[B因子:B1.特克赛尔(♂)×甘肃高山细毛羊(♀)(简称特甘细组合)和B2.甘肃高山细毛羊自繁组(简称甘高细组合)]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放牧+补饲组(139.21g·d-1)明显高于舍饲组(126.75g·d-1)(P0.05),特甘细组合(135.52g·d-1)高于甘高细组合(130.43g·d-1)(P0.05);饲养管理方式和杂交组合对育肥羔羊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的影响不明显,但杂交组合对肉品质的影响显著;放牧+补饲组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舍饲组。由此可见,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短期育肥的理想育肥模式,特甘细组合的育肥性能优于甘高细组合。  相似文献   
37.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旨在探究性成熟期辽宁绒山羊与子午岭黑山羊睾丸发育是否存在差异,并对两品种繁殖性能进行比较。选取性成熟期健康的辽宁绒山羊和子午岭黑山羊各5只,采集睾丸组织,通过大体解剖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石蜡切片,比较两品种山羊睾丸组织发育及形态学差异;ELISA检测雄激素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两品种山羊睾丸组织中死盒多肽4(DEAD box polypeptide 4,DDX4)和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 gene,DAZL)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睾丸总重和睾丸长周径极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而睾丸短周径、睾丸脏体比和睾丸胴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辽宁绒山羊生精上皮厚度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5),而两者精细管面积、直径和单位面积内精细管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品种山羊睾丸中雄激素分泌无显著差异(P>0.05);辽宁绒山羊DDX4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或P<0.05),DAZL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子午岭黑山羊(P<0.01),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性成熟期辽宁绒山羊性腺发育程度与子午岭黑山羊一致,但生精上皮较子午岭黑山羊厚,生殖标记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会影响两品种的生精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不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生长及产肉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草原放牧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效果,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羔羊生长发育观测结果表明,特甘细6月龄前各阶段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的相应体重(P0.01),断奶体重达到28.90 kg,分别比澳甘细、白萨甘细和邦甘细高20.12%、16.53%和24.14%,6月龄体重为31.24 kg,分别比以上3个杂交组合高16.26%、17.44%和9.6%。4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大,但哺乳期日增重明显高于断奶至6月龄阶段的日增重(P0.01),澳甘细、白萨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哺乳期日增重分别是后期的5.21、8.58、2.71和6.46倍。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断奶和6月龄)、6月龄屠宰率均高于澳甘细、白萨甘细、邦甘细和甘高细(P0.01),同时5个绵羊群体的6月龄屠宰结果(胴体重和屠宰率)均低于断奶时其相应的指标,其中澳甘细、白萨甘细、邦甘细、特甘细、甘高细的6月龄胴体重比断奶时下降了10.68%、8.21%、7.67%、1.29%、7.33%。由此表明,在当地天然放牧条件下(无补饲),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生产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理想的肉羊杂交父本;同时断奶出栏是春羔生产羔羊肉的最佳出栏期。  相似文献   
40.
祁连山高寒牧区杂种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肉羊生产杂交模式,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AI技术开展杂交试验。生长观测表明,特甘细羔羊断奶体重为27.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6月龄体重达到31.04 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对照组分别高出8.79%、14.15%、18.42%和33.97%。屠宰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最大,骨肉比最小。同时,特克塞尔杂种羔羊肉的pH值、嫩度等肉品质指标较优。由此表明,"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祁连山高寒牧区生产优质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