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花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等条件对红花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找出红花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红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30℃恒温和15/25、20/30℃变温)、不同发芽床(纸间、纸上、砂间、砂上)等处理对红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为79.5%和80.0%;在10℃恒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最低,只有26.5%。发芽床以砂上和纸上为佳,发芽率分别达到79.5%和67.5%;砂中为最差,发芽率只有29.5%。[结论]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进行砂上和纸上培养是红花种子萌发检验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翻堆次数对陈香茶品质的影响,在茶叶堆积发酵过程中设计3~8次的翻堆次数处理,结果表明,翻堆次数与陈香茶品质关系密切;随翻堆次数的增加,陈香茶主要品质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TF、TR及粗纤维素显著下降,而褐素成分的TB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43.
英红九号红茶生化成分指纹图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家茶叶标准中的方法测定 23 个不同季节英红九号红茶和 6 个其他品种红茶的茶多酚、 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对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 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法构建英红九号红茶生化成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英红九号红茶不同季节间茶多 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品种红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以各生化 成分含量为变量,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的数字化英红九号红茶生化成分指纹图谱,为建立英红九号红茶生 化成分指纹图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用广东特色的白毛茶和岭头单丛品作种原料,通过设计20%、25%、30%和35%等4个茶坯水分含量,研究了陈香茶加工堆积发酵过程的品质及温度变化,认为堆积发酵过程茶叶品质朝有利于陈香茶方向发展,堆积发酵含水量与堆温的关系是茶坯水分与堆积发酵温度成正比,堆积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范围在45~58℃时加工的陈香茶品质较好;陈香茶堆积发酵的适宜水分指标为30%~35%.  相似文献   
45.
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广东地方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主要呈香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准确地鉴定了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鉴定了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是广东红茶的香气特征。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壬醛是五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37.55%、11.90%、8.89%、5.4%和5.21%。英德系列红茶中醇类物质最多;白毛系列红茶中醛类、酮类物质最多;烯类物质以单丛和福建系列红茶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