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 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 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 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 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 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 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 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的方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的常规水稻新品种粤美占。该品种米质优,达国标、省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后期熟色结实好,抗倒性中。产量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潜力,增产显著,2016年9月通过广东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7853 hm2。以其为亲本已育成发两优粤美占等组合,推广应用前景好。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和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和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 1 900 万 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 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 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水稻小穗簇生基因的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幼穗发育过程中缩短枝梗长度造成小穗簇生的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处理常规优质稻品种粤农丝苗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小穗簇生突变体cl6为试验材料,与粤金银占构建F1、F2作图群体,对簇生基因进行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对候选基因进行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 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 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 湖南、湖北等 8 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 142 个组合,252 次通过各级审定, 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 4 省审定,共配组 47 个组合,88 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 两优 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 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 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水稻优质化进程,自2018年起广东省开始设立香稻组区域试验,粤香430是广东省第一批参试并通过审定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抗倒力强,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区试平均产量456.3 kg/667 m2,在区试组中名列第一,比香稻组对照美香占2号显著增产;稻米品质达部标优质1级,直链淀粉含量16.2%,长宽比3.3,有香味(2-AP含量675.0~1 030.9μg/kg),品鉴食味分84.0~91.0分,米饭软滑、浓香,曾获广东首届稻米发展大会金奖。叶瘟1.4~3.0级,穗瘟3.0~3.4级,田间表现较强抗性,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季种植。在广东阳山、化州、新会、茂名、南雄等地试种表现良好,已成为广东多个丝苗米产业园的生产和加工用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 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 201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 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 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 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 R1212) 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 37 个,其中常规稻 10 个、杂交稻 27 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 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 2012 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 2013—2021 年连续 9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表型组学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地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随着植物表型获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表型组学分析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绘制、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通量表型组学研究正成为突破未来作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领域,为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因此,充分挖掘多组学信息,加快高通量表型研究对全面了解农作物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揭示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和作为机制,促进作物功能基因组及作物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表型组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表型组学主要研究平台和成像系统,及其在作物根系结构、冠层结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为农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和解析提供方法借鉴,加速表型组学研究方法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泰优粤禾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泰丰A为母本,以抗病、丰产、优质恢复系粤禾丝苗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抗稻瘟病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力中等,抗稻瘟病,2019年8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