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3篇
  40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王炜  徐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52-4853
将质量安全性指标引入农业品牌强度评价,在构建农业品牌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集值统计的农业品牌强度评价方法,估算了农业品牌强度。结果表明,品牌实力综合评价中引入了集值统计方法,既符合品牌强度评价模糊性的特点,又方便地集中了多种不同意见,减少了专家判断中的随机误差,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真正实现了模糊指标的量化。  相似文献   
452.
次氯酸钙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常温贮藏下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析次氯酸钙浸泡处理(0.15 g/L、0.60 g/L)对其常温(17~25 ℃)贮藏120 d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多菌灵处理(1.00 g/L)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总体上提高SOD、CAT和POD活性.常温120 d贮藏期间次氯酸钙 0.60 g/L 处理可以比 0.15 g/L 处理提高酶活性或峰值,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53.
研究了芦蒿干制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中的护色技术。通过对芦蒿干制品品质的考虑,得出了芦蒿加工中的最佳烫漂和护色条件:用100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120 s。从加工成本和产品品质综合考虑,烫漂和护色工艺推荐为75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90 s。干制温度选择85℃时芦蒿干制品的品质最佳,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454.
研究了不同比例(0.18%、0.90%、1.80%和2.80%)CO2吸收剂对丰水梨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O2吸收剂处理能有效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和丙二醛(MDA)含量,减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减少果实失水,但对果实硬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不同比例CO2吸收剂对丰水梨贮藏品质的影响,认为1.80%~2.80%的比例较理想。  相似文献   
455.
甘薯采收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农产品工程技术中心的甘薯基地为试验田,进行了甘薯采收的技术规范研究,旨在提高甘薯采收品质、延长贮藏期限和保证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456.
将配制的五种棉花专用叶面肥配方,在巴楚和玛纳斯二县选择试点,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FF2和CFF5对增加上部和外围铃的数量、单株结铃数目和后期收获产量均达显著水平,并表现出一定的提高纤维品质的潜能.  相似文献   
457.
458.
四、低档商品料中微量添加成分的状况分析 由于生产低档料的价格压力,微量添加成分的使用更令人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一方面合成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性添加物几乎没有考虑的余地,有时即使是象征性地添加一些维生素,也只是使用一些只有正常价格一半的“多维混合物”,由于无法真实了解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只能求得一些心理平衡。矿物质元素的添加也只能以价格为尺度,哪家便宜用哪家的,不管它是工业级组分还是纯金属粉末混合物。另一方面配方人员不是将精力放在组成动物体组织成分的基本营养素的组合上,而是希望用较  相似文献   
459.
2003 随着家禽业的快速发展,家禽的疫病也是老病不断,新病又发生,防治费用居高不下,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制约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正确使用药品、疫苗,达到防治疾病的最佳效果,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分析总结农村养殖户用药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禽病用药失误的原因 1.盲目滥用药物。家禽发病后,未经有经验的兽医诊断,仅凭感觉和广告,随意选购和使用药物。由于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一种药物决不是万能的,因而常因“药不对因”而不见效,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或是…  相似文献   
46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201604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某猪场腹泻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RT-R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103.5 TCID50/mL分离株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不同滴度的分离株分别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3 mL/只),统计各组仔猪的死亡率,确定最小致死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PEDV SD201604株。该分离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传代至F6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3.5 TCID50/mL,免疫荧光试验和RT-RCR检测均为PEDV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大小约为100 nm的病毒粒子,有明显的囊膜和纤突,具有PEDV病毒粒子典型的形态特征,确定分离株为PEDV。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为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口服感染该分离株的5头3日龄仔猪全部出现典型的PED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中3头死亡。最小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感染3 mL病毒含量为104.5 TCID50/mL的分离株可使仔猪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