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积累资料。【方法】利用RACE技术进行cDNA全长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克隆基因在小麦种子不同发育阶段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可分别编码193和1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TaMBD1和TaMBD6均包含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TaMBD1还包含1个CW型的锌指结构域。三维结构分析显示,TaMBD1和TaMBD6均可形成由β-折叠、α-螺旋及C-端扭曲共同构成的特定夹层结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有较高水平的稳定表达,而在萌发过程中呈现出有规律的表达动态,即胚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强,胚乳中的表达量却逐渐减弱;TaMBD6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以开花后15 d时表达量最高,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却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首次克隆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这2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包含有与DNA互作的典型功能域;通过对这2个基因在种子发育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小麦种子的发育及萌发过程中均发挥重要调控功能,而TaMBD6仅与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2.
采用超早期断奶和直线强化培育等综合措施培育幼龄母羊,达到配种体重和体尺时采用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处理。试验结果证实:幼龄母羊处理后第1个情期的产羔率达到70%,第2个情期趋于正常,诱导发情处理对幼龄母羊的发情率有显著的作用(P﹤0.01)。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复合酶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头7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2阶段饲养(生长期和育肥期).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生长期和育肥期饲料中分别用10%和15%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其中试验2组和试验3组添加200 g/t的复合酶制剂,试验3组的饲粮能量水平较前3组降低0.209 MJ/kg.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玉米DDGS,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粪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氮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而粪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酶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磷消化率(P>0.05),能量降低则显著提高了氮消化率(P<0.05).由此可知,适量添加玉米DDGS对生产性能没有负面影响,降低了饲料氮利用率,但提高了磷利用率.而辅以复合酶制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对玉米DDGS的利用效率,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磷消化率.  相似文献   
8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效手段。在现实的背景下,理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限制以及相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从农村集体内部施行基层民主制度,对外施行法人制度,建立适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集体内外管理制度。在宅基地进行流转时提出禁止单一流转和集体讨论通过部分区域宅基地统一流转制度,并提出政府在宅基地获利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二倍体马铃薯块茎中铁和锌含量变化范围,并估算铁和锌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为今后马铃薯铁和锌的生物强化提供基础材料和数据。32个适应长日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phureja)和窄刀薯(S.stenotomum)杂种无性系(S.phureja-S.stenotomum)以及四倍体品种克新13号(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黑龙江省钠河市种植2年,分析块茎铁和锌的含量。二倍体马铃薯铁含量的变化范围是36.9~54.1μg/gDW,其中28个二倍体无性系铁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品种;锌含量的变化范围是17.7~34.2μg/gDW,亦有28个二倍体无性系锌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品种。二倍体马铃薯铁的广义遗传力估值为0.8068,95%的置信区间为0.6043~0.9057;锌的广义遗传力估值为0.6236,95%的置信区间为0.2290~0.8163。二倍体块茎铁和锌含量不存在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S.phureja-S.stenotomum杂种是改善马铃薯品种铁和锌含量宝贵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86.
探讨了一株植物乳杆菌在高密度培养过程中的适宜限制性底物的浓度、比例和补料流加模式。研究表明:发酵液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 g/L,初始蛋白胨浓度为14 g/L。补料液的限制性底物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它们的浓缩液体积比例为5∶7;在补料的同时添加碱液和乙酸钠中和过多的酸。同时探讨了不同的补料方式对活菌数的影响,确定葡萄糖反馈流加能够维持一定的低糖浓度,获得较高的活菌数,达到3.1×10~9CFU/m L,较之原来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87.
根据相关反馈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简单向量距离分类方法的文本分类反馈学习技术,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反馈学习能明显提高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基于食品水分吸附解吸理论,检测粳稻裂纹与水分含量,探讨籽粒裂纹的发展变化原因,总结粳稻裂纹的发展规律.[方法]以'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3种粳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裂纹粒及裂纹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南粳5055'籽粒裂纹断裂面的微观结构;使用LF-NMR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  相似文献   
8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技术,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 BF-500-3 在龙眼中残留分析方法,并依据“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SC) 在广东省广州市和云南省玉溪市两地龙眼上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 BF-500-3 在龙眼中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PSA和C18吸附剂净化,H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01、0.1及2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和 BF-500-3 在龙眼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96%,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8%~6.7%,检出限 (LOD) 为0.25 × 10?3 mg/kg,定量限 (LOQ) 为0.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30%吡唑醚菌酯SC于龙眼初果期开始施药,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375 mg/kg,施药3~4次,施药间隔7~10 d条件下,距末次施药后5、7、10 d分别取样测定,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 BF-500-3 的残留量分别为0.11~0.72和0.011~0.071 mg/kg。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吡唑醚菌酯在田间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龙眼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转TPSP融合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及抗旱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抗旱小麦新材料,在构建舍大肠杆茵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otsA)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基因(otsB)融合基因TPSP的表达栽体pBS-ATPSP的基础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小麦品种豫麦34和豫麦18进行了遗传转化.两个品种共处理2 495朵小花,获得T0代种子1 611粒.两个品种分别获得T1代小麦植株857和659株,经PCR鉴定转基因植株分别为11株和7株.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对4个T2代转基因株系中融合基因TPSP的表达分析显示,3个株系中TPSP基因受水分胁迫而诱导表达,其中2个株系在温室进行的干旱胁迫鉴定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