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9篇
园艺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为研究紫豇豆品种绵紫豇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6个播种期及3个种植密度的双因子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与密度对绵紫豇1号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绵紫豇1号豇豆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播种期>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密度;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得出,绵紫豇1号在四川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25日前后,播种期不宜太迟,太迟会影响产量;在土壤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栽8 100株。  相似文献   
42.
以矮秆糯小麦F1代为材料,探讨株高及各节间长度、株高构成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穗下节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千粒重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单株粒重达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倒2、倒3、倒4节间长与千粒重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IL与每穗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正相关;I1、I2分别与每穗粒数和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呈正相关;I1、I2、IL与小麦高产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3.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s5ms6双隐性核不育抗虫杂交棉不同组合方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组合方式不同,F1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产量的竞争优势抗×抗优于感×抗。产量构成因素优势主要表现为单铃重的增加。F1纤维各性状均不同程度具有竞争优势,总体优于对照。麦克隆值表现为感×抗优于抗×抗。聚类分析表明,F1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恢复系性状的遗传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采用ms5ms6双隐性抗虫核不育系与丰产、优质、高衣分杂交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双隐性抗虫核不育系主要经济性状F1优势表现突出,在杂种优势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2)亲本对F1的皮棉、铃数、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父本〉母本〉特殊配合力;(3)产量与品质性状逆向相关,丰产与优质矛盾,衣分与品质逆向相关、与铃重负相关、与子指显著负相关,衣分的提高会导致棉铃变小、种子变小,纤维品质下降。(4)衣分、铃数、子指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以在早代选择为宜,而铃重则受环境的影响大;纤维品质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宜在早代选择,麦克隆值的选择应注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通过连续3年在河南周口地区对核不育系杂交棉川杂棉25号进行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不育系制种技术体系,并就核不育系在河南周口地区制种关键技术提出了制种田及隔离区(带)的选择、制种田块的要求、播种、田间管理、去可育株及授粉、收获方面的规范,为各地开展棉花核不育系制种提供参考,以期对棉花产业化发展能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为了深入了解矮秆糯小麦材料的遗传规律,以4个矮秆糯小麦材料为母本,5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3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退化小穗和千粒质量5个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结实小穗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株高及各节间长与各产量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穗下节长与株高之间的关系,各节间长度与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从而实现糯小麦高产稳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7.
高产小麦灌浆期灌层光辐射特征与产量各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类型的高产品种灌浆期灌层结构光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层结构与产量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高产品种在开花期也就是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LAI)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叶倾角(MFIA)总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少;叶片分布(LD)灌浆前期单位面积上叶片分布最多;透光系数(TR)随着灌浆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消光系数(K)在灌浆期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小麦高产育种中提高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适当降低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对小麦高产和超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制种,在密度30 000株/hm2左右,父本∶母本为1∶4,放置15~22.5箱/hm2蜜蜂时,种子产量可达750 kg/hm2; 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传粉虽然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降低,但每个人工生产种子量较高,在以不育系制种生产中进行蜜蜂传粉制种或者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极其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9.
蜀杂棉3号(原代号GH3)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隐性核不育抗病、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50.
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连续3年四代对ms5ms6核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表明,从群体直接选择不育株与从可育株后代分离的不育株表现一致,且不育性稳定。连续姊妹交,能有效促进不育基因的纯合,显著提高不育株率。同时,双隐性核不育系主要经济性状优良,为选配强优势组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已获得不育株率达73.1%、显著高于1∶1理论值、综合性状俱佳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