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9篇
园艺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育成的优质中间材料作亲本,与陆地棉抗病品种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培育,育成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蜀棉2号,表明利用海岛棉及其质源作亲本,改良陆地棉的纤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品质棉纤维性状的影响,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优良特性,高品质棉应当安排在温、光条件好的宜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2.
<正> 在养猪业中,一直存在着饲养水平低,育肥期长,出栏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影响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城关公社后庄大队第三队伊爱菊家猪场,进行探索性试验,初步取得满意效果:二十二头体重平均19.6市斤的仔猪,经176天饲养,体重平均达174.7市斤.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后:一、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科学养猪水平,达到时间短,投资小、收益快的经济目的.二、时间:试验猪于1982年2月10日-28日入栏,8月17日一批交售,实有饲养期每头平均为175.3天.  相似文献   
23.
24.
1选育经过。蜀棉 3号 (原代号 60 61 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短果枝 ( 式 )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于果枝短、株型紧凑 ,适宜高密度纯作及棉田间套种植。本品种系从 (洞庭一号×苏42 1 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其中苏 42 1 9系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野生异常棉与陆地棉抗病品种多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 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洞庭一号×苏 42 1 9,1 992年种植 F1。从 F2 起苗床人工连续接种枯萎病菌进行抗病性筛选 ,并进行单株选择。1 996年编号为 60 61 7的株行短果枝性状基本稳定 ,通过不断选择培育 ,育成了短果枝棉新…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 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 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5 cm×30 cm)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明:各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 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各处理芜菁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 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0 cm×30 c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结合芜菁植株性状、产 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要求,得出川西藏区芜菁栽培的最佳株行距为30 cm×30 cm;如产 品用作饲料,则采用株行距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  相似文献   
26.
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冠层结构特性与灌浆特性研究分析表明:绵杂麦168在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相对较高,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比常规小麦高。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增幅都比常规小麦高;其灌浆速率比同期常规小麦高。最大灌浆速率(Rmax),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因此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速率对提高小麦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8.
根据棉花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经验,采用不同时期和浓度喷施缩节胺进行制种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缩节胺处理棉花制种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缩节胺用量为10g/667m2,其结铃性、铃重和产量较高,比清水对照增产37.49%~52.4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控制了棉花营养生长、促进了提早开花结铃,降低了棉田阴蔽,减少了蕾铃脱落。过早高剂量使用缩节胺,会对棉花营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导致植株节间过短、植株矮小、植株的通风透光差,授粉时遗漏花过多,结铃性和棉花制种的产量下降。在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上,以蕾期2g、花期6g、打顶后2g各喷施1次效果最好,同时应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和天气状况适时适量灵活运用,掌握前轻中重后轻和少量多次的原则,达到制种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9.
为了充分利用阿坝州高山高原独特的气候、地貌特性,生产错季蔬菜,增加种植效益,填补成都平原地区7—8月的蔬菜淡季,经过3年的莴笋栽培试验,初步掌握了阿坝州莴笋栽培技术特点。通过品种选择、因势整地、分批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措施,保障了高原莴笋的高产优质、绿色安全,为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收益,进而为引导高山高原莴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双隐性核不育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隐性核不育抗虫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了解核不育抗虫杂交棉的优势表现,不同组配方式F1杂种优势的差异以及F1性状表现与恢复系的关系,为核不育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以ms5ms6核不育系绵A1和经转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不育系绵A3作母本,以绵10341(自育)、鲁棉16、鲁棉17、鲁1138、鲁99R08、新33B(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提供)、石321-4(石家庄农科院提供)、国抗12、中棉所41(中棉所品资室提供)等9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配制18个组合。对照品种川棉56,由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2003年在四川省绵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