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阐述了大湾村“农-牧-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概况、技术体系、模式、效果及政策支持体系,该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技术为主导,结构调整为切入点,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东北地区的城郊型村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了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Landsat MSS和TM影像数据,应用RS、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拜泉县为例分析了1979~1990年、1990~2001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拜泉县以农田和建设用地为主,林地大幅度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移,从1979年到2001年,农田面积减少了15.53%,林地、水体、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710.71%、66.44%、13.73%和133.69%,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运用分维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拜泉县景观格局变化过程,斑块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景观整体上破碎化程度增加,这是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以总固形物、茶多酚及氨基酸的提取量,以及色差L、a、b值,浊度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分别从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研究武夷岩茶浸提参数,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浸提温度80 ℃、浸提时间15~20min、茶水比1/60为武夷岩茶饮料最优浸提参数.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生产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以新春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施纯氮0、150、300、450和6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分析了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符合Logistic曲线,施氮能促进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N2处理表现最佳,其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达到19 745.03和310.97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4.42%~60.74%和3.68%~79.65%.滴灌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受施氮量影响均显著,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产量以N2最大,比N0增产45.04%.经函数拟合,施氮量为366.83 kg·hm-2时,滴灌春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量和滴灌频次处理对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ET值)和作物系数(K值)的影响,以新春6号和新饲玉13号为试验材料,整个复播体系设置3个灌溉量(660、520、320 mm)、3个滴灌频次(10次、8次、6次)互作条件下的9个滴灌处理,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对不同处理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ET值及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4、5、9、10月份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较小,6、7、8月份ET_0值较大;灌溉量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ET值及K值影响显著,灌溉量越高,ET值和K值越大;灌溉频次对复播体系ET值和K值在不同灌溉量下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中灌溉量中频次下作物产量最高。建议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灌溉方案以小麦灌溉量300 mm滴灌5次、青贮玉米灌溉量220 mm滴灌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LAI、同化物运转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确定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模式.[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复播油葵不同生育期取样,研究高(11.25 ×104株/hm2)、中(9×104株/hm2)、低(6.75×104株/hm2)3种种植密度、2种株行距(60 cm等行距和60 cm+ 30 cm宽窄行)配置下复播油葵的LAI、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 种植密度对复播油葵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浆期中密度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花盘转移,同时提高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宽窄行配置产量均高于等行距配置.[结论]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免耕复播油葵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种植密度9×104株/hm2宽窄行种植是复播油葵的适宜种植模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 kg/hm2,用代码Nw0、Nw1、Nw2和Nw3表示),后茬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对照0.0、225.0、337.5、450.0 kg/hm2,用代码Nc0、Nc1、Nc2和Nc3表示),并于前茬春小麦3个生育时期,后茬青贮玉米5个生育时期,分别取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样,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开花期达到峰值,青贮玉米在吐丝期达到峰值,且前茬硝态氮残留量的增加对后茬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前后茬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氮量(前茬360.0和480.0 kg/hm2,后茬337.5和450.0 kg/hm2)会促进土壤硝态氮向下层土移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前后茬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360.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6 713.39 t/hm2,青贮玉米在225.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88.91 t/hm2(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结论】在北疆地区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采用前茬360.0 kg/hm2、后茬225.0 kg/hm2的施氮组合,有利于实现该种植模式的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中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不同施氮量处理(667 m2分别施0 kg、24 kg、32 kg氮肥,用代码Nw0、Nw1、Nw2表示),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分别取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硝态氮含量,并在小麦收获时进行考种、测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处理2(667 m2施24 kg)的小麦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560.12 kg;在0~6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为Nw2 Nw1 Nw0,且三个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667 m2的适宜施氮量为24 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株行距配置,对麦后滴灌复播青贮玉米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3号,设置三个种植密度(D1、D2、D3)两种株行距配置(S1、S2),于不同生育时期测量其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测定其饲用品质.[结果]在等行距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重及生物产量下降,饲用品质降低;在宽窄行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重及生物产量均上升,除干物质百分含量下降,其余饲用品质均表现良好.其中D1S1生物产量为104.08 t/hm2,且饲用品质最佳;D3 S2生物产量为99.13 t/hm2,且品质较佳.[结论]等行距条件下,植株个体对新饲玉13号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群体效应;宽窄行条件下,植株群体对新饲玉13号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个体效应.即D1S1是等行距条件下理想配置模式;D3S2是宽窄行条件下理想配置模式,且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