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1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病的病源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已对鸡、火鸡、番鸭、鹅、半番鸭、蛋鸭、肉鸭等禽类致病。除了引起死亡外,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禽类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是新出现的一种鹅病毒性传染病,它将极大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2.
曲霉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霉菌病见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家禽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几乎所有各种禽类都能感染。急性暴发主要见于幼禽,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所以曲霉菌性肺炎,发病率很高,可造成大批死亡。1病原在曲霉菌属中烟曲霉菌是主要的病原菌,此外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等也有致病力。这些霉菌和它产生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如稻草、谷物、木屑、发霉的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空气中都可能存在。从烟曲霉菌和它的孢子中可提取一种对家兔、狗、豚鼠和禽类的血液、神经和组织有毒害作用的毒素。2…  相似文献   
93.
近十多年来,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一些县,每年六月份有大批架子猪和肥猪流行一种原园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高温稽留,全身皮肤呈红色,群众称之为“红皮病”。我们于1980年先后剖检22例典型病猪。病猪全身皮肤呈红色,首先从头部的嘴、鼻和眼睛周围皮肤开始,以后扩展到颈部和全身皮肤,尤其白猪明显,好象人吃酒后皮肤发红似的。病猪  相似文献   
94.
生长特性试验表明 ,小猪双歧杆菌最适生长 p H值为 6.5~ 8.0 ,最适生长温度为 3 8~ 4 2℃ ,低于 2 5℃或高于4 6℃均不生长。双歧杆菌培养至 2 4 h活菌数达到高峰 ,稳定期在 2 4~ 4 8h。大豆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对该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连续传代、驯化后的菌株对光线、氧气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发酵葡萄糖生成醋酸和乳酸的比例为 ( 2 .8~3 .3 )∶ 1 ,终末代谢产物 p H值为 3 .8~ 4 .2  相似文献   
95.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1」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3株,即HG97C5、YG97F11、YG98-2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病性试验,结果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56.7、52.0、53.2,ICPI分别为1.64、1.69、1.70,IVPI分别为1.62、2.6、2.6,表明这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这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68.8、67  相似文献   
96.
鸡副粘病毒病病毒特性和基因型的研究及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鸡群分离到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4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一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单抗和公对鹅副粘病毒毒株和鸡副粘病毒毒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新城疫F16E8  相似文献   
97.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CEM^R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95bp,共编码53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P-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2%~89%之间,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F片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98.
99.
采用鼠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高免血请作第1抗体,利用酶标羊抗鼠IgG作第2抗体,建立间接法Dot-ELISA程序检测IBV抗原;利用鸡抗IBV血清阻断试验检测IBV抗体。试验表明,本程序检测IBV抗原及其抗体具有高度过感性和特异性。最低抗原检出量达10 ̄(-8)g数量级,阳性检出率98%,阳性阻断率100%。  相似文献   
100.
从上海、江苏、大连等地的患病鸡群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鉴定确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从中挑选出2株具代表性毒株(C9001、DLZ9111)研制出二价油佐剂灭活苗。结果表明,1∶100稀释的二价油佐剂灭活苗最小免疫剂量0.5ml/只,一次免疫对支气管炎型IB的保护率可达66.67%,对肾型IB的保护率可达83.33%。0.2ml的二价苗免疫15日龄的雏鸡,15d后攻毒,对肾型IB的保护率达100%,而肾型和支气管炎型单价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和80%。通过实验室的免疫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