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1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病的病源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已对鸡、火鸡、番鸭、鹅、半番鸭、蛋鸭、肉鸭等禽类致病。除了引起死亡外,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禽类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是新出现的一种鹅病毒性传染病,它将极大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2.
近十多年来,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一些县,每年六月份有大批架子猪和肥猪流行一种原园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高温稽留,全身皮肤呈红色,群众称之为“红皮病”。我们于1980年先后剖检22例典型病猪。病猪全身皮肤呈红色,首先从头部的嘴、鼻和眼睛周围皮肤开始,以后扩展到颈部和全身皮肤,尤其白猪明显,好象人吃酒后皮肤发红似的。病猪  相似文献   
93.
生长特性试验表明 ,小猪双歧杆菌最适生长 p H值为 6.5~ 8.0 ,最适生长温度为 3 8~ 4 2℃ ,低于 2 5℃或高于4 6℃均不生长。双歧杆菌培养至 2 4 h活菌数达到高峰 ,稳定期在 2 4~ 4 8h。大豆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对该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连续传代、驯化后的菌株对光线、氧气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发酵葡萄糖生成醋酸和乳酸的比例为 ( 2 .8~3 .3 )∶ 1 ,终末代谢产物 p H值为 3 .8~ 4 .2  相似文献   
94.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1」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3株,即HG97C5、YG97F11、YG98-2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病性试验,结果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56.7、52.0、53.2,ICPI分别为1.64、1.69、1.70,IVPI分别为1.62、2.6、2.6,表明这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这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68.8、67  相似文献   
95.
96.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业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农业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是弱项,是农业发展的“瓶颈”,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推出的科技成果推广率只有1/3,推广的普及率不到1/3,大部分被滞留在试验室或科技档案室。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直接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此,各级各部门不断探  相似文献   
97.
用患病雏番鸭肝脏和胰脏病料接种易感番鸭胚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鉴定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本毒株首先在番鸭胚传3代适应后,转在鹅胚传38代,使12日龄鹅胚的致死时间稳定在第5~9天,致死率约98%,毒价ELD_(50)可达10~(6~7/0.2ml;M_(91)G_(26)鹅胚绒尿液接种1日龄易感雏番鸭已不引起发病,接种后20天,血清中琼扩抗体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98.
99.
(一)疫病特性 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  相似文献   
100.
H_(91-1)、Y_(81)G_4和标淮株AV-127三株EDS_(-76)病毒在4℃、22℃和37℃下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并具有很高的凝集滴度;不能凝集人、兔、绵羊等多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凝的适宜pH值为6.8~7.4.红细胞最佳浓度为0.75~1.00%。稀释液最佳浓度为0.01M。血凝活性可耐56℃ 2小时、0.3%甲醛溶液、0.5%胰蛋白酶。血凝素受体对脂溶剂、胰蛋白酶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