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1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禽流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禽类传染病之一.该病病原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由于毒株毒力和宿主易感性的差异,致使感染呈现出急性致死、轻度呼吸道感染、隐性感染等多种形式.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正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禽类易感性增高.对于禽流感的致病机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解释.研究以1株鸡源流感病毒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水平观察各种禽类感染后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旨在了解新形势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点,明确该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22.
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侏对鹅具有料强致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50%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接触(混养)均能感染发病,并且在感染发病及死亡时间上也与鹅感染情况相似,因此该病毒感染鹅同时又能实验感染雏鸡,而且传播之迅速,危害之严重必须引起养禽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徐州、扬州、睢宁、姜堰、海安等市县和安徽省天长市及山东省的一些市、县的养鸡户,尤其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鸡群,每年流行一种以眼睑肿胀、眼结膜内和鼻窦内许多灰白脓性物或灰白色干酪物,眼结膜和鼻窦粘膜充血、溃疡等为主要特征的眼炎。本病病程较长,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通过调查,走访养鸡场和养鸡户,同时对临床病例进行现场剖检及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工作,结合收集到的18个地区的27个鸡场(计3万余只)的发病资料,进行剖析,现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本病主要…  相似文献   
24.
新城疫(ND)鹅胚化La Sota克隆毒株是由不同蚀斑所形成的一株异质性病毒群体,经证实不同克隆间在毒力和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差异。应用中和试验及对25株单抗的反应性测定表明,三个ND克隆株(LM、LG、LS)间抗原性有差异。免疫试验证明,经鹅胚6次传代后的LM克隆株免疫原性优于LG和LS,免疫肉鸡的HI抗体水平也高于未经克隆的鹅胚化La Sota毒株和B_1株,其对2日龄的雏鸡最大安全量达原液0.1ml。因此,LM克隆株有可能成为一株较理想的新城疫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5.
<正> 1 原因1.1 由于池底的腐殖质沉积过多,消耗水中溶氧。1.2 天气闷热,气压低,因而水中溶氧下降。1.3 水质过肥,放养密度过大,因而耗氧量很高。1.4 由于盛夏和初秋,尤其是在雷鸣无雨或仅下短暂的大雷雨后,这时气压偏低,池底水  相似文献   
26.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 ,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 ,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 ,在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 ,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第二次…  相似文献   
27.
一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一起新城疫暴发的病例中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铜山分离株(TS)。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片段(约0.5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TS分离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且具有101外的K(赖氨酸)和121处V(缬氨酸)2个特征性氨基酸,与基因Ⅶ型NDV的特性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28.
四种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方法的比较金山*王永坤邹建香(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76年在我国发现以来,已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IBD临床免疫研究,形成了许多疫苗株。然而无论哪一种疫苗毒株都不能获...  相似文献   
29.
由纯化的鹅细小病毒(即小鹅瘟病毒,GPV)提取病毒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以 Lambda DNA-HindⅢ消化物作为标记时,病毒核酸条带位于4.3~6.5kb 之同。约5.0kb.由制备性凝胶电泳纯化的病毒核酸在非变性条件下同非放射性 digoxigenin 进行标记而制备 DNA探针.在特异性检测中.该探针仅与小鹅瘟病毒核酸发生阳性反应,而不与正常鹅胚组织、鹅胚尿囊液、鹅肝组织、鹅肠组织及其他病毒核酸抽提物发生反应.该探针能有效地检出通过 Southern blot 和 dot blot 固定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同源 DNA(能检出0.1pg).对送检的疑患小鹅瘟的病鹅肝脏、肠及其内容物抽提的核酸检测的结果与临床诊断和荧光抗体检测的结果完成一致.整个检测过程快速、准确和方便。  相似文献   
30.
用型特异性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或细胞上清液直接致敏经双醛化固定的绵羊红血球。致敏血球与作者保存的16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都能特异性结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用致敏血球建立了微量反向血凝抑制试验用于法氏囊病病毒抗体的检测。该试验的敏感性是琼脂扩散的256倍,与夹心阻断ELISA相近;与细胞中和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9808;测得雏鸡法氏囊病的被劝免疫临界线为4。测得雏鸡法氏囊病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是: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