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采后红光处理对不同贮藏温度下芥蓝芽菜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采后红光、白光和黑暗处理芥蓝芽菜试验,分析了不同贮藏时间其芥子油苷、维生素C、花青素和总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时,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含量在采后贮藏过程中逐渐降低,采后红光处理可显著延缓芥子油苷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2、3 d后,采后红光处理组芥蓝芽菜中总芥子油苷含量分别较黑暗处理组提高56.67%、146.31%、32.24%;此外,采后红光处理延缓了芥蓝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花青素、总多酚物质的积累,提高了芽菜的抗氧化能力。10℃贮藏时,采后红光处理促进了芥蓝芽菜中花青素的积累,对其他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25℃贮藏条件下采后红光处理可以有效延缓芥蓝芽菜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下降,维持芽菜营养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采后红光处理在芥蓝芽菜采后品质维持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凤仙花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水杨酸(SA)对凤仙花抗旱性的影响,以凤仙花幼苗为试材,研究外源SA不同浓度水平(0、1、2 mmol/L,分别记为SA0、SA1、SA2)对不同基质含水率(95%、75%、55%,分别记为WW95、WW75、WW55)下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合成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凤仙花植株地上部、根系生长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随之受到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外源施用SA减轻了干旱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增加了植株水分利用及水势,且SA2处理整体优于SA1处理。与WW95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W75、WW55)提高了植株丙二醛(MDA)、H2O2含量及CAT、SOD、APX活性,而SA施用处理(SA1、SA2)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呈相反趋势。此外,轻度和中度干旱(75%、55%)下,与SA0处理相比,SA2处理的P5CS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显著提高91.51%、4.58%,P5CR基因则分别显著上调47.65%、54.87%。综上,干旱胁迫下外源施用2 mmol/L水杨酸可...  相似文献   
13.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秸秆带来的污染与传统秸秆利用方式两方面,分析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综述了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泰州地区因其独特的水网地貌特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格局,但是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有乡村景观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其空间格局紊乱、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特色文化衰落,因此本文从多层面提出适应泰州新农村发展要求的系统性乡村景观更新策略,保证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壳寡糖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的保护作用,对两个小麦品种(小偃22和西农9871)幼苗喷施100mg·L-1壳寡糖和0℃低温胁迫96h,检测叶片的损伤面积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并调查复温后返青率。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组相比,低温胁迫48h后壳寡糖处理的小麦叶片损伤面积和丙二醛含量增幅较低,其中小偃22和西农9871的损伤面积相对于低温对照分别减少了25.3%和28.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6.9%和33.7%;同时,两个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5.8%和26.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5.6和14.3%,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出增高的趋势。经过复温培养,壳寡糖处理下小偃22和西农9871的返青率分别提高了4.6%和5.9%。说明壳寡糖可通过促进小麦苗脯氨酸、还原糖等低温抗性相关次生代谢物的表达,提高其对低温寒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转基因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监管工作需求,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基于核酸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蛋白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其它快速检测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核酸快速提取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核酸试纸条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重要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转基因生物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以及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以期促进我国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特产蔬菜芥蓝的芽苗为材料,使用0.03 g/m L葡萄糖和5μmol/L茉莉酸甲酯进行外源处理,探究葡萄糖和茉莉酸甲酯对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的积累,维生素C、花青素和多酚等抗氧化物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单独处理可以有效提高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烯丙基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4-甲基硫丁基芥子油苷和2-羟基-4-戊烯基芥子油苷等脂肪类芥子油苷,以及所有吲哚类芥子油苷的含量;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添加则可以显著增加包括3-甲基硫氧丙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在内的所有脂肪类芥子油苷的积累,并进一步增强茉莉酸甲酯对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合成的促进效应;此外,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显著提升芥蓝芽菜中花青素的含量。综上所述,0.03 g/m L葡萄糖与5μmol/L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增加芥蓝芽菜中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改良芥蓝芽菜品质的化学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8.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和植物方面的研究,但线虫体态微小,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对单条线虫的精准操控和长期追踪。本研究基于微流体控制技术,设计了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提出一种单线虫并行分离方法。通过考察液体培养时的线虫密度、线虫体宽及其分布等影响因素,分析在芯片上进行单线虫并行分离的条件。结果显示,采用无菌液体培养时,线虫密度对线虫体宽及其分布具有明显影响,高密度(约700条/mL)培养组和低密度(约300条/mL)培养组的线虫体宽分别为 (35.5±5.2) μm和(40.0±1.8) μm,且低密度下培养的线虫可获得较好的芯片分离效果,所得含线虫与含单线虫培养池的比例分别为83.3%和66.7%。该并行分离方法相对简便、可靠,结合其微流控芯片结构和流体控制方式,有望用于自动化单线虫长期培养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