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翘嘴鲌消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翘嘴鱼白的前、中、后肠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法、淀粉—碘显色法和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20,25,30,35,40,45,50,55℃)、不同pH值(5.6,6.0,6.4,6.8,7.0,7.2,7.6,8.0)对其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鱼白肠道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肝胰脏(P<0.05)。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8~7.2,6.8~7.2,6.8~7.0,6.8~7.0;淀粉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4~7.6,7.0~7.2,7.0~7.2,6.0~7.0;脂肪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7.0~7.6,6.8~7.2,6.8~7.6,7.2。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5~45,35~45,35~45,30~40℃;淀粉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0~40,35~40,40~45,30~45℃;脂肪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40~45,35~45,30~50,35℃。  相似文献   
72.
饲料蛋白质与维生素B_6对乌鳢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研究对象,在3个蛋白水平(39%、43%、47%)的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B6 6、18和32mg·kg-1配 制9种等能饲料.探讨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对乌鳢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维生素B6都显著地影响乌鳢的增重率、蛋白效率和饲料系数(p<0.05),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在39%和43%蛋白质水平下,32 mg·kg-1维生素B6的添加显著提高其生长(P<0.05),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交互作用对乌鳢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乌鳢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受到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影响(p<0.05),脂肪含量只受到维生素B6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含量显著影响乌鳢肌肉中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P<0.01)和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p<0.05).维生素民显著影响乌鳢肌肉中苏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P<0.01)和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及其与维生素B6的交互作用只显著影响到天门冬氨酸的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乌鳢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3%,适当添加维生素B6可通过增加,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来增加蛋白质的沉积,促进脂肪的代谢,提高肌肉品质,促进乌鳢的生长.  相似文献   
73.
以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为研究对象,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体外培养的免疫抑制建鲤淋巴细胞IL-lβ、IL-2以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建鲤注射环磷酰胺(CY)来建立免疫抑制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建鲤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和头肾淋巴细胞在含不同Ala-Gln浓度(0.0、2.0、4.0、6.0、8.0和10.0 mmol/L)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Ala-Gln浓度为0.0、2.0、4.0mmol/L时,免疫抑制组建鲤外周血(PBL)IL-1β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建鲤PBL IL-2表达均随Ala-Gln浓度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且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P0.05)。免疫抑制组头肾淋巴细胞HSP70mRNA的表达随着Ala-Gl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一定范围(4.0~10.0mmol/L)内添加Ala-Gln,可显著提高HSP70mRNA表达,降低血淋巴细胞IL-lβ表达的水平,恢复血淋巴细胞IL-2表达的水平,从而缓解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4.
选择健康的鲤鱼种[体重为(5.89±0.36)g]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5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30%)、等能(可消化能15MJ/kg)的半精制饲料,探讨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不同和叠加对鲤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大豆组平均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酒精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对照组的鲤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力显著高于生大豆组和酒精浸提组(P<0.05),但与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差异不显著(P>0.05)。鱼粉组白肌RNA的含量与热处理大豆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化学钝化组和酒精浸提组(P<0.05)。鱼粉组白肌RNA/DNA与热处理大豆组和化学钝化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者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和酒精浸提组(P<0.05)。白肌RNA和血清IGF-I水平与生长正相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表明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  相似文献   
75.
平菇后期断植覆土出菇方法,就是将以出过3~4潮菇的菌筒从中间截料,栽植在阳畦内覆2~3cm颗粒肥土,使其继续出菇,栽培料得以充分利用,栽后仍可出菇3~4潮,增产4 0 %~6 0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①作畦:选土质肥沃近水源,最好选东西向作畦,畦深4 0cm ,宽90cm ,长度不限,视地形而定,畦高出地面10~15m ,畦内浇足水,水渗后用石灰消毒。②断植:把以出过菇的菌筒脱去菌袋,选没有污染的,用刀切成两段在筒四周用铁丝扎5~6个洞,然后断面朝上,紧密地竖在畦内,空隙内用散落的培养料塞紧。③覆土:菌筒排满畦后,用2~3cm厚颗粒状经高锰酸钾液或克霉王消…  相似文献   
7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将450尾体重为(3.01±0.10)g的大鳞副泥鳅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饲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体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头、鳍、皮肤及肌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的各组织酪氨酸酶(Tyr)含量随虾青素的添加水平提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肝脏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肌肉和皮肤中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肠道中各组Tyr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在大鳞副泥鳅饲料中添加100~200 mg/kg虾青素可有效促进其生长,改善其体色。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乌鳢体内嗜水气单胞菌携带情况,本调查以长春市售表观健康乌鳢为研究材料,从其体内分离并鉴定嗜水气单胞菌,并对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取代表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嗜水气单胞菌107株,其中56%以上分离株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88.79%(95/107)的分离株携带Lux S基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携带毒力基因菌株对小鼠、斑马鱼均有一定致病性,随着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的增多,致病力也相应增强。研究结果对研发食用乌鳢的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王桂芹 《食用菌》1998,(4):19-20
豆秸、玉米芯在我区资源极为丰富,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笔者从1993年起进行了豆秸栽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对豆秸栽平菇配方又做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取代配方中的木屑,增产效果显著,可使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5%~20%,总转化率达110%~12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菇的产量与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成正相关,在不影响发菌成功率的前提下,培养料的含水量越高,平菇产量越高。但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培养料则粘重,透气性能差,不利培养料的发酵,也不利于发菌。培养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玉米芯颗粒,则能顺利调节这一矛盾。玉米芯内部结构呈海绵状,具有极强的吸水、贮水性能,每一个玉米芯颗粒似一座微形水库,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缓慢释放其贮存的水分,调节菌袋内的水分供给。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对鱼类免疫效果较好的多糖、微量营养物等免疫增强剂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建鲤适宜的投喂模式。【方法】以初始质量(33.52±0.17)g的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添加0.0g/kg(对照饲料)和5.0g/kg(试验饲料)Ala-Gln的等氮(350g/kg粗蛋白)、等能(17kJ/g)饲料,采用5种不同的Ala-Gln投喂模式(Ⅰ.连续8周投喂对照饲料(对照组);Ⅱ.试验饲料2周间隔投喂;Ⅲ.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投喂对照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Ⅳ.前4周投喂对照饲料,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Ⅴ.8周连续投喂试验饲料),研究Ala-Gln投喂模式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时,建鲤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周间隔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2组4周间隔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8周连续投喂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a-Gln的4种不同投喂模式下,建鲤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只有8周连续投喂组建鲤的白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la-Gln可提高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白肌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投喂模式间有显著差异,从建鲤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考虑,建议采用2周间隔投喂模式或前4周投喂添加Ala-Gln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