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用胨-PCNB-四环素选择性培养基涂布平板法检测了关中灌区麦田土壤中禾谷镰孢接种体数量。结果表明,除多年休闲的麦田外,前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首蓿、蔬菜的麦田都带有禾谷镰孢,接种体密度幅度为每克土壤58~2800个;在表土中以5cm深处土壤带菌密度最高,禾谷镰孢在麦田土壤中可形成厚垣孢子;麦田土壤中还含有大量带菌细小植物残渣,带菌率1.5%~10%,其密度为每亩(0.31~7.67)×10~4个。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病田对42个小麦品种(系)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成株期叶部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的抗性有明显差异,茎秆高,叶片窄而挺直的品种比较抗病.小区人工喷雾接种和单株小穗接种的试验证明,小麦穗部对雪腐格氏霉具有抗侵入和抗扩展性能,小穗排列紧密,颖壳内合的品种较抗侵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黄淮麦区8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抗赤霉病评估。由结果看出某些品种有较好的抗性,并发现小麦抗赤霉病机制极为复杂。提出了今后该区小麦品种选育和布局的建议及进一步研究品种抗赤霉病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陕西关中灌区施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适期为齐穗至花后5天,适期一次喷药即可控制为害。80%多菌灵微粉剂的适宜用量为50g/亩,70%甲基托布津为50~70/亩。选择药剂和剂型的主要依据是其适配的喷雾方式。低量喷雾省水、工效高。机动低量喷雾每天实喷50~70亩,手动低量喷雾15~20亩,前者有效喷幅4m,后者2~2.5m,用水量应在10kg/亩以上。大面积防治实践表明,药剂防治简便易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和寄主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和初生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 ̄30℃,适温11 ̄28℃,较低温度有得利于病菌侵入及寄主病叶和病斑数的增多,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侵入菌丝的扩展和病斑增大;20℃时相对湿度高于93%,侵染才会发生;在日照0 ̄24h的条件下,均能侵染和发病,而以6h以内为最适。  相似文献   
16.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6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赤霉病已逐渐成为关中灌区的常发性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从生态条件、品种抗性和侵染菌源诸方面论述了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关中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引起农田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大面积栽培感病品种是赤霉病流行的基本前提;复种夏玉米面积扩大,田间遗留大量带菌玉米残秆,提供了赤霉病流行的菌源基础。在以上条件下,气象因子,特别是5月份降雨,便成为决定各年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
蒜薹白斑腐烂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0年代末期以来,陕西关中大蒜产区发生了一种原因不明的蒜薹病害,田间病株蒜圣上密生细小白色斑点,继而在贮藏中发生严重腐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病薹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病原菌.病原菌为膨胀匐柄霉Stemphylium nivesicarizim(Wallroth) Simmons,回接引起相同的症状.该病原菌分生抱子梗直或略弯,淡褐色至褐色,长56.71μm,宽5~8μm,梗端膨大成囊状,直径7~9μm,具暗色带.分生抱子长方形、宽卵形,揽褐色,表面具细刺,具1~6个横隔膜,1~3个纵隔膜,在1~3个主要横隔膜处明显缢缩,尺度19.2~53.3×13:1~23.2μm,抱子长宽比为1:1.7.在培养中产生有性态P1eosporasp该菌还可引起严重的叶枯病.  相似文献   
18.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的侵染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Gerlachia nivalis的叶面侵染过程。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后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复合体,产生粗壮的叶面菌丝,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不产生特化的侵染机构。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也可由气孔逸出在叶面蔓延。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座上产生,由气孔抽出。产孢细胞顶端有环痕。叶面菌丝亦能产孢。寄主组织病变特点表明该菌产生活性很强的胞外酶。  相似文献   
19.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20.
1993~1996年进行了陕西省关中大蒜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共发现14种病害。叶部病害以匐柄霉叶枯病和锈病分布广泛而严重,前者能引起复杂的症状,造成毁灭性损失,芽枝霉叶斑病、紫斑病、灰霉病仅局部地块有发生。蒜薹白斑腐烂病是首次报道的病害,贮藏蒜薹损失率高达50%~60%.蒜薹的灰霉腐烂也较普遍。田间危害鳞茎和根部的病害有白腐病和软腐病,贮蒜病害有曲霉病、黑斑病、灰霉病、红腐病和青霉病等。此外,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发生普遍而严重,另有一种病原未明的黄(红)叶病,仅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