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12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方法:采用酯酶同工酶和RAPD技术。结论:两种分析方法均显示,2号(2098)和3号(881),6号(F21)和12号(新93),8号(1301)和10号(日金1号)相似系数为1,其为同种异名的菌株。  相似文献   
52.
玉米芯资源丰富,但在食用菌栽培中利用不多,究其原因与产量低下有关。作者于93、94年用其栽培灵芝试验表明,只要运用得法,也能获高产。现介绍如下: (一)玉米芯处理 选无霉变、无虫蛀,上年保存的玉米芯,先用碌碡轧碎,再用粉碎机粉碎至5mm以下颗粒,用这种料装的袋与棉子壳料相当。如果颗粒直径大于5mm,因其袋料孔隙大,含干物质量少,且料易失水变干;若粉碎得过细,袋料通气性差,菌丝吃料迟缓。因此,选择适宜的粒度,是形成良好菌体结构的先决条件,有了好的发菌优势,才可能形成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3.
1988年春我们在进行黑木耳抗病选种时,从黑木耳中选育出一株银白木耳新菌株.两年来,经过四代栽培,其遗传性很稳定.作者对其营养成分及急性毒性实验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很可能成为木耳类中具有良好利用价值的一个新种.该品种,在子实体形成初期,呈白色米粒状,后呈杯形,渐成叶状.整个生长期鲜嫩洁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不同接种位置和分散度对发菌速度的影响,以白金针菇FV093为材料,棉籽壳、麸皮为培养料,采用端接、心接、分散接的接种方法进行试验,以期探讨耗时短、发菌快、低污染的接种法。试验证明:改变接种位置和提高分散度能缩短发菌时间。  相似文献   
55.
以太岁取样的加水热溶解为特点设计4种提取方法,将提取效果好的2个DNA样品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结果 表明:滤膜法(SI3)和研磨法均可获得显示电泳条带的DNA,但前者能将太岁材料彻底破碎和滤除多糖;滤膜法样品测得优质序列46676条,聚类OTU 1095个,比研磨法多154个,只包含1个序列相对丰度大于1%的共有OTU,特有1个序列相对丰度41.14%的OTU,是研磨法的237倍,但滤膜法样品香农指数反比研磨法低1.37%,并导致两者菌群结构在各分类水平上有着明显差别.太岁DNA提取方法深刻影响细菌结构测定结果,滤膜法DNA菌群信息更真实,据其测知的优势结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