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对奶牛免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实验奶牛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铜的水平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所用实验动物均选自黑龙江地区某奶牛场,常规水平饲养管理,TMR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根据DHI数据随机选择体重、胎次(2~3次)、泌乳期(0~10d)、体况和饲养管理高度相似的泌乳奶牛50头。[结果]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IL-2的相关性为R=0.355,显著性为P=0.011。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IL-2呈显著正相关,泌乳奶牛血清中的IL-2会随着铜水平的升高而有所升高。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IL-1的相关性为R=0.215,显著性为Ρ=0.133,P>0.05。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IL-1不相关。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TNF-α的相关性为R=0.185,显著性为P=0.198,P>0.05。[结论]实验奶牛血清铜水平与TNF-α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3.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2+)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2+)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2+)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2+)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带来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奶牛乳腺的固有免疫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NOD2是机体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通过识别其特异性配体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一种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成分,而参与抵抗多种病原菌入侵。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除泌乳以外,还是奶牛乳腺的免疫屏障。本试验欲探究MDP对BMEC体外生长状态及胞内NOD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腺腺泡为组织原材料,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结合梯度浓度胰蛋白酶纯化法分离BMEC;使用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表达的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纯化后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将BMEC设为6个处理组,分别添加浓度为0(空白对照组)、1、5、10、15及20μg·mL~(-1)的MDP,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同时提取细胞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EC中NOD2的表达量。【结果】(1)胶原酶Ⅰ消化法结合梯度浓度胰蛋白酶纯化法分离得到的细胞CK-18免疫荧光结果为阳性,而Vimentin反应为阴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2)空白对照组、1、5及10μg·mL~(-1) MDP刺激组的BMEC生长状态良好,无任何肉眼可见变化;15μg·mL~(-1) MDP刺激组可见少量的BMEC脱落;而20μg·mL~(-1)MDP刺激组可见大量BMEC脱落,漂浮,且即使仍贴壁的细胞,其形态也发生了变化。(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刺激组细胞NOD2 mRNA的表达量与MDP的刺激浓度呈正相关,即刺激时间为24 h时,随着MDP浓度的增加,BMEC中NOD2受体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纯度较好的BMEC,该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以用于后续试验;虽然BMEC中NOD2受体mRNA的表达量与MDP的刺激浓度呈正相关,但在保持BMEC生长状态正常的前提下,MDP体外刺激浓度应控制在10μg·mL~(-1)以下。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当病原菌入侵乳腺时,BMEC可以通过NOD2受体途径参与免疫防御反应,但这种防御能力受细菌数量或毒力强度的影响。即在一定的细菌数量或毒力范围内,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或毒力的增强,奶牛乳腺的免疫防御反应也增强,进而清除外来病原菌;而当细菌数量或毒力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乳腺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免疫防御屏障也随之崩溃,奶牛乳腺局部甚至全身将呈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6.
以采集于安康市宁陕县不同地区的中蜂蜜为研究对象,通过Fo Lin-Cioca Lteu法测定其酚酸含量,同时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进行检测。实验发现所有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且不同地区的样品抗氧化程度有细微的差异,样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与其含有的酚酸量呈正比关系。结果表明中蜂蜜的酚酸含量越高,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还原能力和抗氧化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α-SMA和TGF-β1在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研究首先利用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肝脏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组学方法检测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病理组织结构变化、α-SMA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肝脏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肝脏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病变特征,α-SMA和TGF-β1的表达呈阳性,且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α-SMA和TGF-β1是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形成,并可能协同参与。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硒与奶牛免疫能力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年龄、胎次、体况相近的泌乳奶牛50头。根据血清硒水平高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每组实验动物血液中的IL-2、IL-6、TNF-α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IL-2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清中硒水平与IL-2呈正相关(R=+0.133,P=0.356);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IL-6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清中硒水平与IL-6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49);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奶牛血清硒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311,P=0.028)。该试验表明适当补充硒,可以提升奶牛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从河南某矿渣堆放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核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命名为Z3。抗逆分析表明,Z3是1株嗜碱耐盐的好氧菌。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Z3还原Cr(Ⅵ)的最适温度为36℃,最适p H值为9. 0,对70 mg·L-1Cr(Ⅵ)在24 h的还原率高达92%。Cr(Ⅵ)还原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静息条件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生长状态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