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21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薰衣草叶片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薰衣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是MS + 2,4-D 0.1 mg/L + 6-BA 0.5 mg/L, 诱导率高达100%; 液体悬浮—固体培养芽分化率达92.5% , 芽数/愈伤组织达6.6; 正交试验筛选出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NAA 2.0 mg/L + 6-BA 0.5 mg/L + IAA 1.0 mg/L, 其增殖系数高达8.7; 在芽增殖培养基上可直接生根, 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282.
着重介绍了鼹鼠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对雪莲植物的危害和防治的物理、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283.
农民长期从事农业活动,是当地农用地的直接创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有着丰富的农用地评价知识和智慧。本研究以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和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等地理学与人类学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当地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乡土知识进行农用地评价的,并运用科学方法评价了这里长期形成的农用地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村民们当时按照社区成员都认可的乡土知识,对本村农用地进行了评价,农用地被划分为6个级别,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特级地1.32%、一级地7.81%、二级地19.14%、三级地17.43%、四级地9.28%以及五级地48.77%;其中:土地质量较好的前4级主要用于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后2级质量较差,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2)村庄深度访谈发现,村民们在评价农用地时考虑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等14项因子,它们的权重和优先顺序有所差异。3)将村民视为"乡土专家",通过18位村民的打分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本村农用地质量评价的14项因子进行权重排序,结果为:单产≥地力≥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类型≥耕作距离≥坡度≥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道路通达度≥田间道路≥田块大小≥土壤侵蚀程度,其中单产、地力、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是评价的主要因子。4)依据村民对各评价因子的"乡土"描述,结合科学表达,得出本村农用地6个级别的主要特征,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一致。本文认为,特定区域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用地利用和管理的乡土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其评价结果质量应优于短期快速进行的专家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村级农用地评价。因此,"乡土"农用地评价更符合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适用于在村级尺度上进行的评价。建议在今后农用地可持续管理中,应加强乡土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沟通",从而提高农用地评价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84.
梳理乡村历史景观的变化规律可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治理依据和路径。如何利用被当地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挖掘其景观记忆和乡土知识,复原其乡村历史景观,并对其进行整体评估,至今存在研究方法和支撑手段的难点。本文以贵州省贞丰县对门山村为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电子沙盘工具,结合参与式乡村评估技术,由当地村民自主复原了1958年、1980年、1995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历史景观。使用三维电子沙盘的分析工具对复原的历史景观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历史景观客观评估数据的变化与本村导致景观变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虽然1980年分田到户,但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结构性变化,也使得村庄的景观没有明显变化。而1995年开始大范围种植烟草后,对门山村水田比例快速下降,现阶段基本和旱地比例持平。这也直接导致水田(湿地的一种类型)作为生态服务价值重要贡献者数量减少,整个范围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明显。此外,由于近20年来,各类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的快速增加和均匀分布,使得景观多样性呈显著增长。可以认为,三维电子沙盘在本次对乡村历史景观调查中首次获得了较好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以往规划者与当地村民信息交流和沟通过程不畅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85.
氮肥运筹对中筋小麦品种徐麦29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麦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磷、钾保持适当用量,施氮量按基追比7:3的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徐麦29产量达到了8403 kg/hm2,比不施氮肥时的产量6660 kg/hm2增长了1743 kg/hm2;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粗蛋白含量均得到改善,但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吸水率、评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86.
甘薯具有鲜食、菜用、观赏等多种类型,其块根与茎叶味道鲜美、营养全面,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属于呼吸跃变型,甘薯块根呼吸旺盛、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同时,甘薯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缩水、霉变和发芽,造成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甘薯经济价值。本文简述了甘薯采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以及块根萌芽等对甘薯块根耐贮性的影响,总结了甘薯块根贮藏保鲜、抑芽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贮藏与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期为甘薯贮藏保鲜及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87.
为改善农业用地品质,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特点,选用不同矿质生物肥施用模式,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产区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矿质生物肥水平设置为优菌·沃能37.5 kg·hm-2、生物活性硅37.5 kg·hm-2、硫酸锌7.5 kg·hm-2时,水稻生长及产量促进作用最显著。在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水稻主产区施用矿质生物肥和秸秆还田耦合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产量,第一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4.58%~16.34%之间,第二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6.78%~21.19%之间,第三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2.61%~17.39%之间。建议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增施生物菌肥和微肥,可对土壤质量改良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88.
土壤化学特性和酶活性与施肥水平密切相关,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黑土区连续四年种植豆科作物(绿豆和红小豆)和禾本科作物(高粱)的施肥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取不施肥、施化肥和施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分析施肥对不同杂粮作物的土壤有机质、pH、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连作杂粮作物土壤pH值,但与不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禾本科植物土壤pH降低的幅度高于豆科作物土壤。连作绿豆的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8.4%,23.1%,21.7%和67.2%;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且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连作红小豆的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连作高粱土壤中,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显著降低了速效钾含量,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酶活性方面,除施化肥处理下连作红小豆土壤磷酸酶活性低于连作高粱外,其他相同施肥处理下种植豆科作物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高粱土壤,种植高粱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豆科作物。因此,施肥和杂粮作物种类均是影响土壤化学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9.
采用生物技术和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就刈割农艺措施对天山雪莲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月份和年际间天山雪莲总黄酮和多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为天山雪莲刈割时期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天山雪莲刈割后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年可刈割4~5次;不同刈割时期天山雪莲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较高;可以采用刈割的手段获得较高生物量和化学成分产量。天山雪莲总黄酮质量分数在5月份最高,其次是7月;而其多糖质量分数在6月份最高,8月份次之。如以提取黄酮为目的,建议5月份对天山雪莲进行刈割利用。天山雪莲中总黄酮、绿原酸的质量分数随其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90.
天山雪莲根尖染色体制片影响因素研究及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山雪莲的根尖进行染色体常规压片,旨在为其系统分类、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分析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和酸解时间对天山雪莲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每处理随机挑选1 000根尖细胞进行观察,比较中期细胞和适宜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结果表明,10:00取样,用0.002 mol/L 8 羟基喹啉与1 g/L秋水仙素按等体积混合0 ℃预处理24 h,1 mol/L盐酸58 ℃解离7 min制片所得染色体分散效果最佳。核型公式为2 n=2 N=20 m+16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 n=32=8 L+6 M2+6 M1+12 S,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0.998 %,属于2B类型,核型对称性程度高,说明天山雪莲在进化中处于趋向于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