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259篇
  41篇
综合类   80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997—1998年,在山西临汾就地膜穴播小麦的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型条件下,地膜穴播小麦的产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同一施肥水平下N:P为1:0.8优于N:P为1:0.5;N:P为1:0.8的地膜穴播小麦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和较高的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2.
家具设计一直是很多家具设计师十分关注的领域,但对老年人家具的设计却十分贫乏。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家具设计现状、重要性以及现存问题的分析,对未来老年人家具设计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3.
将内嵌有ToF相机、面阵相机及IMU的智能手机作为硬件系统,RGB-D SLAM技术实时获取的深度图、位姿等为数据源,构建了RGB-D SLAM增强现实楞堆原木检尺系统。首先设计了基于ToF影像实时估计RGB影像像素深度的方法,实现对待测原木端面几何坐标的初步估计;其次,设计了散形分区去噪算法实现原木端面点云的精确过滤,设计了原木端面曲率估计算法实现对过滤点云可靠性判别;然后,基于PCA等算法实现原木长、短直径方向向量估计,并基于该向量对原木长、短直径进行了估计;最后,以所构建算法为基础在智能手机平台上搭建了增强现实楞堆检尺系统,实现智能手机对原木进行实时检尺、增强现实场景对测量结果实时监督。新型检尺系统通过对6个楞堆334根原木进行了检尺实验,以评估该设备的测量精度。结果显示:原木平均直径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 cm(-0.35%)及1.05 cm(3.34%);原木径阶化直径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 cm(-0.22%)及1.33 cm(4.43%);原木材积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7 m3(-0.27%)及0...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基于 2014 年 6–7 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 1.3 m、网目 0.5 mm)进行表层拖网所采集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ncidus)仔稚鱼样本,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 探讨了棘头梅童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 3.3~12.7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和骨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脊柱骨化之前不分节, 而是由前向后逐渐长出的多个骨环把脊柱分节, 硬骨化出现的顺序大体上为由前向后。髓弓在脊柱骨化之前完全形成, 相对于一些低等鱼类髓弓等的生成方向是从中间向头尾和从后向前进行, 棘头梅童鱼的髓弓由前向后生长, 属于相对高等鱼类的生长类型。胸鳍支鳍骨是最先发育的附肢骨骼, 为能够自由地游泳摄食和从内源性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提供了保障。后颞骨的形状十分特殊, 具有四枚向不同方向突起的棘; 背鳍支鳍骨由体中部开始向前后生长, 尾鳍支鳍骨的骨化晚于其他附肢骨骼, 侧尾下骨与其相邻的两枚尾下骨的基部融合, 为其游泳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早期形态学分类提供骨骼发育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对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结合骨骼发育进行技术上的契合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引入微分几何控制思想,研究了同步发电机和OLTC数学模型,同时,对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原理进行阐述。将非线性的变结构原理运用于非线性的单机单负荷的电力系统中,首先对系统进行坐标变换,将发电机非线性励磁控制系统转换为线性系统,然后求取系统的切换函数,通过极点配置,完成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该励磁控制器在理论上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6.
为实现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自适应诊断,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循环含量比-归一化谐波比例(Ratio of Cyclic Content-Normalized Proportion of Harmonics,RCC-NPH)融合指标改进的最大二阶循环平稳盲解卷积(Maximum second order cyclostationary blind deconvolution,CYCBD)方法。首先,构建了RCC-NPH融合指标,解决了CYCBD算法循环频率确定依赖先验知识及遍历所有故障频率空间耗时的问题。其次,根据RCC-NPH融合指标图估计CYCBD的循环频率集,实现了CYCBD参数的自适应选择。再次,采用自适应参数CYCBD方法对输入信号进行解卷积运算,提取了不同循环频率对应的故障信号。最后,对提取的故障信号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分析,完成故障的辨识。利用该方法分别对仿真信号和轴承复合故障信号进行试验,均能有效检测信号中包含的故障成分,实现了复合故障的自适应诊断。与其他指标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噪声和谐波的干扰,适用于复合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87.
研究柠条堆肥结合不同翻耕深度对土壤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西北地区农业废弃资源利用及设施农田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设施主栽黄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茬的田间定位试验,设计传统鸡粪和柠条堆肥两个底肥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耕作处理,分别为免耕、翻耕15 cm、翻耕35 cm、翻耕45 cm,共8个处理。分析底肥和翻耕对黄瓜连作土壤养分、酶活性、黄瓜生物量和产量的协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与传统鸡粪相比,柠条堆肥施用下pH和土壤肥力指数分别显著提升了1.42%和1.84%,土壤EC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61%、5.36%、27.84%、3.51%和3.44%,连续种植后这种差异逐渐减弱,两种肥料处理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2)土壤EC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随翻耕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免耕和翻耕15 cm处理间的氮素和磷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其他翻耕处理,而不同耕作处理间黄瓜产量无显著差异。土壤肥力指数随翻耕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翻耕15 cm处理土壤肥力指数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0%、5.35%和9.92%。(3)连续种植后土壤有机质和磷素得到累积,且黄瓜产量受栽培季节的影响,秋冬茬黄瓜产量低于早春茬,但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因此,柠条堆肥的连续施用促进了设施黄瓜的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升,同时结合深翻改善了土壤养分的表层累积,有效缓解了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栽培季节显著影响土壤肥力和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鉴定甜玉米材料中LCYE基因的多态性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异,为了解甜玉米LCYE基因的等位基因功能及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47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扩增LCYE基因并测序,结合LCYE基因的测序结果和β-胡萝卜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表型值作关联分析.【结果和结论】在4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LCYE基因的测序结果中共发现7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49个多态性位点分布在非编码区,26个多态性位点分布于LCYE基因的外显子区,且均为SNP,第5外显子区多态性位点最丰富,第4和第9外显子区未检测到多态性位点,其保守程度较高.关联分析检测到与β-胡萝卜素相关联的位点3个,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关联的位点6个,位点exon1-2和exon5-6与2种表型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证明在甜玉米中LCYE基因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显著相关,为甜玉米的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明确在人参生长期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和结论】施药剂量为666.67 g·hm-2(以有效成分计)时,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5~8.75 d.施药剂量为333.33~666.67 g·hm-2时,施药后60 d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20 6 mg·kg-1,因此建议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时,施药剂量不高于666.67 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35 d.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从种植野生稻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生物絮凝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VM培养基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135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到絮凝活性高的菌株YH39.【结果和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有98.6%的相似性.YH39产絮凝剂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H39发酵培养16 h,菌体浓度和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对絮凝剂成分分析表明,絮凝剂为多糖,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60℃下加热30min,絮凝活性不改变.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絮凝剂对3种印染废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不仅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