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白喉乌头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邻接格子样方法对那拉提草原毒害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种群格局进行研究,以期探明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分布规律,了解种群群落内部结构形成机制及群落分布成因。结果表明:白喉乌头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在2.174~3.6和6.62~6.983范围内,呈现均匀分布,平均密度为0.58株·m-2;不同样方面积下呈现均匀分布,不同尺度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样方面积在4 m2和32 m2时,白喉乌头格局规模最大;白喉乌头密度与样方面积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白喉乌头的分布格局在较小尺度上格局规模基本上比较稳定,空间点格局在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但不同地点还是表现出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播量和施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糜子高产的最佳播量和施氮磷钾肥的最佳组合,以赤黍2号为材料,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播量和施氮磷钾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单位面积出苗数和生育期的影响,得到了播量、追尿素施量、普钙施量、氯化钾施量与产量、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地上生物量、千粒重、茎粗之间的回归方程,并求得了产量、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地上生物量、千粒重、茎粗最大值时的密度、追尿素施量、普钙施量、氯化钾施量值。结果表明:产量和地上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与播量之间成反比,千粒重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增施磷肥有利于秸秆的长粗和增加穗长。在9个组合下,糜子的抽穗期、花期、成熟期变化不大,抽穗期在7月25日左右,花期在8月3日左右,成熟期在9月7日左右。各生育期的前后最多相差4d。  相似文献   
24.
不同播种量与施肥量对糜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赤峰地区糜子高产的途径,以赤黍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赤黍2号播种量与施肥量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播种量与追氮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播种量为142粒/m2、追氮量12.7 g/m2时,糜子产量取得最大值33 75.2 kg/hm2;播种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播种量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追氮量对株高、穗长、地上生物量、千粒重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5.
赤谷系列春谷品种主要农艺与经济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谷子育种效率,找出赤峰地区谷子农艺与经济性状对于单株产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赤谷系列谷子单株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草重、千粒重、生育期这四个性状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节数、穗长、穗粗、株高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小,在育种的性状选择中,应主要考虑穗重、草重、千粒重和生育期,兼顾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26.
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子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保温、保墒、增产、增收的作用,覆膜技术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其增产机理、水温效应等问题尚不十分明确和完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覆膜处理植株鲜、干重分别比CK增加48.9g、19.1g,根、茎、叶、穗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3.79%、3.00%、9.72%、1.57%;覆膜使谷子生育期提前5d左右,增产1001kg/hm2,增产率为27.59%;覆膜处理0~10cm土层含水量比CK高1.25%~3.66%,10~20cm土层含水量比CK高0.12%~0.86%;覆膜处理地下5cm、10cm、15cm、20cm土层的地温分别比CK高2.8℃、2.7℃、2.2℃、2.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覆膜处理的地温与CK之间的差距变小;覆膜处理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含量比CK高4.43%~0.72%,其中>5mm、5~2mm两级大团聚体含量可提高5.64%~1.84%,而0.50~0.25mm小团聚体含量低于CK0.65%~1.19%,非团聚体含量在0~5cm、5~10cm、10~15cm、15~20cm土层低于CK3.43%、4.43%...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 ×104株/667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8.
目前,矮化育种是解决谷田倒伏的有效手段,但育种中可利用的矮秆资源仍存在早衰和遗传基础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很难在育种中利用,因此对控制谷子株高相关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经过自然突变形成的一个谷子突变体si-dw4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研究。通过对比野生型ZT002的茎秆部性状,发现si-dw4的株高为35.9 cm左右,仅为野生型的27.4%;si-dw4的节间数目不变,相对应节间长度均显著变短。遗传分析表明,si-dw4的矮秆性状是隐性性状,且由主效基因控制。利用BSA(分离群体分组分析)与QTLseq相结合的方法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该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的In5-6.23与In5-8.12标记之间的1.89 Mb区间内。这个隐性矮秆突变体的发现,为谷子实现矮化育种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矮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谷子矮化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9.
为进一步提高春播地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能力,以矮88为父本、张杂谷13号为母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谷子新品种赤谷K4。该品种适宜在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山西省、河北省张家口市、甘肃省张掖市等≥10℃活动积温235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根据赤谷K4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性,总结了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0.
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是新疆伊犁河谷山地草甸草地广泛分布的多年生有毒植物,严重危害着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为掌握其生长发育状态,为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白喉乌头从返青到开花结实期(5月3日-7月17日)的高度(H)、密度(D)、株丛径(Z)和地上生物量(W)等每15d测定一次,监测其生长动态,并采用一元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对白喉乌头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并对高度、密度、株丛径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喉乌头的高度、株丛径和地上生物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增长模型分别是:幂函数模型、Long-modified模型和幂函数模型,其拟合方程分别是H=4.6978T0.513551、Z=(494.1776+231.5106T)0.339913和W=2.6393T0.781408;白喉乌头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符合房室模型,其方程式为D=114.7676e(-0.005049T)-100.8592e(-0.095765T);在同一时间高度、株丛径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的回归关系:W=39.7814364+5.429432775H-7.108936940Z;高度是影响白喉乌头地上生物量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高度来控制白喉乌头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