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41篇 | |
综合类 | 17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35篇 |
园艺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农村居民点形态特征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其形态特征空间集聚格局可为农村居民点分区提供基础依据。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测度其空间关联性,获取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集聚格局,进而结合村庄定位、相关规划等,提出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分区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点规模、形状、分布均呈显著空间自相关,正相关类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而负相关类型则呈零星分布。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区域表现出不同的集聚格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控制下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形状和分布的集聚区域空间一致性较强,而城市化、工业化等人文过程则降低了其空间一致性。可据此将农村居民点分为5个管理区域,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管理应注重其用地综合效益的提升,适时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半山区应因地制宜推行区域统筹的综合管理模式;而山区则应突出村庄特色,完善居民点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居民点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22.
低丘红壤区花生持续高产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方低丘红壤区(以江西鹰潭地区为例)花生种植发展的历程表明,新世纪花生持续高产遇到了四大障碍:一是连作重茬,二是良种少,三是伏秋干旱威胁,四是肥料使用不当。对此采取的相应对策是,改革耕制,合理轮作;引进和培育良种;采取有效抗旱措施;调整肥料配比及用量;土壤消毒和生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23.
科右前旗有24个乡苏木镇。1987年6月末存栏绵羊数达44万多只。在养羊业中,每年的2—4月份都发生绵羊的瘦弱,趴窝、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多次现地剖检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蠕虫病。从1987年开始用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开展驱虫工作,控制了死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蛋鸡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及繁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日粮中桑叶黄酮的适宜添加量。选取49~56周龄海兰褐蛋鸡2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间产蛋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10、50、100、200 mg/kg桑叶黄酮提取物。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试验期间测定产蛋性能、饲料转化率,试验第8周屠宰测定器官指数和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后对产蛋率、蛋重、料蛋比和平均日耗料均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产蛋率,以10 mg/kg添加水平产蛋率最高;添加桑叶黄酮对内脏器官无显著影响,但均可降低腹脂率;添加10、50 mg/kg桑叶黄酮均可增加十二指肠长度(P<0.05);添加10、5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排卵后卵泡数量,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增加输卵管重量,而添加10、50 mg/kg桑叶黄酮均可增加血液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10~100 mg/kg桑叶黄酮能提高海兰褐蛋鸡产蛋率、降低腹脂率;而添加10、50 mg/kg桑叶黄酮均可显著增加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25.
我国富铝化土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内外富铝化土的分类指标多,但系统不一.本文通过71个剖面对地带性分类、数值分类和系统分类的归类比较,得出初步结果如下:1.地带性分类、数值分类和系统分类的依据,标准不一,因此,剖面归类差异主要在土纲、土类两级.其实质是诊断特征、特性并不完全和按照热量风化的成土阶段与富铁铝化强度相吻合.2.地带性分类48个指标通过数值分析确定B层(简称B,下同)染红度(简称Bred)、粘粒SiO2/Al2O3、B0.05-0.005/<0.005、BECEC、A层(简称A,下同)铝离子含量(简称A(Al))、AFeo/Fed等六个有独立意义的分类指标.数值分类与系统分类尽管依据、方式不同,但指标的内在联系使类型归属相一致.这样,后者可从前者吸取诊断特征特性.前者可从后者提炼变量.3.当今土壤分类趋向于属性诊断定量化.地带性不明显的富铝化土更应从国内外分类指标中筛选、吸取有效分类指标,修正系统分类的已有指标,如砖红壤、砖黄壤的BECEC、BCEC值偏低,71个剖面无一符合,这可能与我国季风湿润区砖红壤、砖黄壤有较多的多水高岭有关.对此,国外报道净电荷可能更适用. 相似文献
26.
27.
江淮流域旱涝异常经常发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最新(CMIP5)21世纪最强变暖背景(rcp85)下5个模式的模拟数据资料,对2006-2100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典型旱涝年降水特征及“旱涝急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降水量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一致,但南北区域和东西区域略有差异。时间分布上表现为夏初降水多于夏末且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在2060年之后,全球变暖会对降水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旱涝急转事件频发。2060年之前,江淮流域LDFAI指数较小且基本处于旱转涝的阶段,2060年之后,LDFAI指数变率增大,可能会出现几次较严重的旱涝急转事件。 相似文献
28.
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科学表征与分类研究。该文通过阐释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内涵及关键构成要素,构建了多维度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类型。结果表明:可从空间规模、形态及区位3个维度刻画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共划分为10种布局类型,以中等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中等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为主。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起到基础性控制作用,而城镇辐射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达性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状态。基于组合矩法综合多维度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可为村庄整治和布局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9.
赣东北低丘红壤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的降水蒸发,土壤贮水供水和作物的耗水规律。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是伏秋旱的主因。红壤的贮水空间又不多.能够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更低,仅占红壤总库容的1/5。只是其通透库容较大,深层水分比较丰富而稳定,通过农林复合等途径调控深层水分,促进土壤一植物一环境间的水分交换,是开发利用该区农业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