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在连续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对黄花苜蓿个体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最优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序列评价方法可将单株的耐牧性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26%、29.47%和45.26%。同时黄花苜蓿种群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运用实地目测打分法对划分的耐牧性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最优序列分析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单株耐牧性的评价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2.
籼型优质杂交水稻金优92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优质不育系金23A与优质新恢复系928配组育成的金优928,是一个高产稳产、米质优、耐肥耐寒、抗倒伏、再生力强、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的多用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1998年3月通过湖北省,1995-1999上在全国已累计示范种植1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3.
荆楚优148是用优质不育系荆楚814A作母本,恢复系配14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倒、再生力强、制种产量高的特点,2002年2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4.
为揭示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耐牧性的形态学成因机制,探索其耐牧型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从耐牧性鉴定中获得的耐牧性强和弱的2组黄花苜蓿个体植株为材料,对其放牧前后的相关形态指标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与耐牧性强弱的显著性相关程度依次为根颈宽度>根颈入土深度> 茎数> 株高,对黄花苜蓿耐牧性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根颈入土深度> 根颈宽度> 茎数> 株高> 株丛茎>植株投影盖度。根颈入土深度可单独增强黄花苜蓿的耐牧性,其他性状则通过相互协同作用促进其耐牧性。具有根颈粗大且入土深、单株茎数多且株丛大的黄花苜蓿植株耐牧性强,可作为耐牧育种材料早期选育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土壤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西藏拉萨河谷塔杰试验点,通过连续3年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水平、生物产量进行取样观测,研究土壤中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T1、T2、T3、T4、T5均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牧草生物产量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显著,在开花期之前各施肥处理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与牧草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之后略有下降呈负相关,但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在抽穗期之前与牧草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之后略有下降呈负相关; 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且牧草产量达到最高,远高于其他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效应表现为T3T2 T5T4T1CK。[结论]在建植人工草地时,通过施肥增加土壤酶活性,是提高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长性能和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探索了西藏巴青县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繁殖扩散机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试验在不同光、温、水(PEG6000)、盐处理条件下研究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光照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25℃和变温20/30℃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而5℃和35℃条件下种子不萌发;在PEG浓度为5%时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对照(CK),但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CK);在Na Cl溶液浓度为0%~0.4%范围内,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轻度盐胁迫(0.2%)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低温是限制西藏巴青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7.
优质杂交晚稻金优928具有优质、高产、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性。1999年以来在荆州市平原丘陵区大面积春制,平均公顷单产3.38t以上,最高单产达5.61t。介绍了其双亲优质不育系金23A和优质恢复系928的主要特性及该组合的春制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28.
近47年山东省滨州市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7个台站1961~2007年的降水和日照资料,对全市连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强度变化及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过程年际变化明显,秋季多且强度大,出现次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影响范围夏季以局地为主,秋季则以全市为主,3级连阴雨对农业生产较有利,2级以上的连阴雨则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9.
利用滨州市1971~2000年降水、气温、湿度等资料,解析滨州市(鲁北地区)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滨州市降水量每10年减少26mm。升温达0.03℃/a,夏秋季温度升高,其中20世纪90年代比70年代高出0.5℃以上,特别是冬季竟高出了1.4℃。这与全国乃至全球变暖趋势一致。通过对滨州1971~2000年观测资料中有关数据的计算,滨州市近30年气候变化已呈现出年降水量总体上持续降低、气温总体上持续升高,且当地水热平衡已明显呈现出新的关系和规律的状况。滨州市年湿润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干旱化。湿润指数平均10年减少0.057,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年减少,气温逐年上升。受其影响,蒸散量平均每10年增加26.85 mm。滨州市这种干旱化趋势与副高综合指数、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与极涡中心平均纬度和平均经度的年代际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0.
以林芝市河谷地带不同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人工草地建设明显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高羊茅与紫花苜蓿混播模式(B+C)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达19.70 g/kg、1.24 g/kg和41.41 mg/kg,显著高于同一土层的人工草地撂荒地(H)、绿洲1号芦竹单播样地(A)、高羊茅单播样地(B)、紫花苜蓿单播样地(C)和对照。人工草地撂荒(H)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H值下降。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B+C>A>C>B>H>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