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林区主要地面害鼠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林区地面鼠害种群生态为基础,提出了林区主要地面鼠的综合治理方案。它是一个多学科的、偏重于生态学对地面鼠的治理方法,是利用各种控制措施协调的地面害鼠治理系统。充分强调自然生态因素的控制调节作用,其它防治措施都是对生态措施的补充。  相似文献   
72.
铁棒锤对小白鼠的毒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铁棒锤根茎杀鼠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饵料中铁棒锤样品含量为20%时。对小白鼠的毒杀率为90%,含量为15%时,毒杀率为40%,含量为10%时,毒杀率为30%;以家鸡进行二次中毒试验,试验过程中无死亡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3.
王明春 《农技服务》2001,(12):22-22
<正> 玉米丝黑穗病是春玉米的重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近年来,由于鲜糯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大,连作增多,贵阳近郊的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达5%~10%,严重地块高达70%~80%。由于该病破坏整个果穗,其发病率即为产量损失率,所以危害极重。  相似文献   
74.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前期构建的玉米三交回交群体分离世代进行了选择,并对中选7个家系进行了赖氨酸含量和糯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内的分子标记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获得的聚合家系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糯性,还显著提高了赖氨酸含量,这对于玉米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配合力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来源、特征特性等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种质具有抗旱、耐瘠、耐寒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具有对不同生态环境的特异适应性。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诸多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用来拓宽现有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鉴选出一批各具特点的优异资源,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进一步改良利用的优选素材。  相似文献   
76.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对油松抗旱促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表明,NPA和RPA处理保存率和土壤水分的关系符合Quadratic-模型规律,其对保存率增益指数为240.7%±133.5%和198.1%±86.8%,苗高为54.7%±2.7%和49.6%±1.5%,地径为71.0%±2.0%和56.1%±1.6%,根长为77.90%±2.52%和76.65%±1.40%,根茎比为16.82%±2.03%和18.18%±1.14%。证明使用纳米型植物抗逆剂和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进行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油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且土壤缺水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7.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为无患子科冠果属,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本油料树种。在培育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中,需要用优质的苗木保证培育的成功。在育苗中,磷(P)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对培育文冠果优质壮苗具有重要的影响。磷在植物体内以两种状态存在,有机磷和无机磷。  相似文献   
78.
鼠害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我国鼠害防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驱避剂和不育剂的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等。作者认为,植物源灭鼠药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79.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免和鼢鼠的优势度从北向南依次降低,而松鼠和黄鼠依次增加,其余种类表现为中间小,两边大。退耕群落中草免、鼢鼠、跳鼠、田鼠、沙鼠和鼠免的优势度高于荒坡群落,而松鼠和黄鼠的优势度退耕群落低于荒坡群落。在吴旗群落中危害刺槐的关键种是中华鼢鼠,对油松和侧柏幼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是草免。在退耕群落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鼢鼠和草免。鼢鼠、松鼠、黄鼠和鼠免的生态位宽度以吴旗风沙区群落一退耕群落一黄土丘陵灌木疏林群落依次缩小。鼢鼠在桥山群落中与各种啮齿动物均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在桥北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比例较小。在灌木疏林群落中,鼢鼠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大于退耕群落。从主成分群落排序分析,鼢鼠在吴旗风沙区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较大,而在退耕群落中的最小。  相似文献   
80.
次改林地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老年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性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林地鼢鼠种群是通过雌雄鼠的数量关系来调节种群繁殖。在鼢鼠密度下降阶段,可以用前一年林地鼢鼠的成亚比预测下一年林地的鼢鼠种群数量。林地鼢鼠种群繁殖力在造林后第2—4年有一个增加的过程,第4年以后,繁殖力逐年降低。繁殖参数与成亚比呈负相关,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