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幼树群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草兔啃食对幼树的生长和保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围栏是常用的预防兔害的方法,但建造围栏费工、费时,且成本高.另一种选择是利用围栏原理,将幼树与草兔隔开,而不限制其进入林内.本研究采用延安市桥北林区和咸阳市旬邑林区试验材料,验证了用灌木枝条(沙棘、黄刺玫和其他灌木)围罩幼树的效果.试验在当年油松定植时布设,设罩盖与不罩盖处理,5次重复,苗龄3 a,各处理300株.2006年5月定植时统计用工量,并对处理区的油松进行测量、标记.处理后2007-2011年5月各调查1次.结果表明,灌木枝条篱笆预防效果优于围墙,2种处理前5 a的综合预防效果桥北为57.3%±1.81%和47.1%±2.93%,旬邑为47.6%±2.08%和37.33%±2.34%.灌木篱笆预防有效期在5 a以上,围墙有效期为3 a.  相似文献   
22.
“红春小麦”是加拿大“红冬小麦”的姊妹系品种,在保留原“红冬小麦”产量、品质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小麦的近缘野生植物为供体,向原“红冬小麦”导入优良基因而产生的后代。它的突出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生长势强,适应性广,为目前国内外较为优秀的小麦品种之一,极具推广普及价值。特征特性:“红春小麦”属半冬性品种,株高75~80厘米,株型紧凑,直立挺拔,茎秆坚硬有韧性,叶片宽、短、厚,浓绿上举,受光态势好。穗长四棱型,小穗排列十分紧密,穗长16~18厘米,单穗平均80粒,千粒重48克,籽粒透明发亮,容重835克·升…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针对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和灾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明确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影响,采取科学化种植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防治的有效性,以取得理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5.
多效抗旱驱鼠剂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对飞播用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室内外做发芽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RPA的 3个浓度处理油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3.9%  2 9.8% ,侧柏发芽率提高 2 4 .6 %  2 7.0 % ;油松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9.0 %  19.4 % ,侧柏提高了 2 9.4 %  5 8.8% ,油松成苗率比对照提高 18.5 %  36 .0 % ,侧柏提高了 2 4 .0 %  2 7.5 %。在促进成苗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RPA使油松根系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34.6 %  5 0 .0 % ,侧柏根系生长提高了 13.9%  36 .1%。在飞播上应用 ,RPA处理区有苗样方率远远高于对照区 ,处理区苗木分布比较均匀 ,从保存的株数看 ,对照区仅为 0 .0 7株·m- 2 ,而处理区高达 0 .5  0 .8株·m- 2 ;对照区苗木平均高 2  3cm ,处理区为 3  5cm。充分说明多效抗旱驱鼠剂在苗圃育苗或飞播造林中应用 ,能够提高成苗率 ,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 ,使苗木安全越冬 ,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 ,起到以根提水 ,以水促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对小圆皮蠹(Anthrenus verbasci)主要生活习性观察发现,该虫在陕西关中1年1代,主要以幼虫危害昆虫标本,轻者使标本受损,重者使标本彻底毁坏。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投药方法防治试验,发现6月上旬,以柜顶、柜子中层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8.
我国西北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生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各省区地下害鼠主要监测对象是甘肃鼢鼠、中华鼢鼠和高原鼢鼠;监测的主要地面害鼠是小家鼠、达乌尔黄鼠和灰仓鼠等13种;草兔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且有爆发成灾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原先发生在农田的害鼠变成了林地害鼠,造成了在局部地区林地鼠害发生面积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9.
克鼠星1号对甘肃鼢鼠毒杀作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测定 ,克鼠星 1号成品灭鼠剂对甘肃鼢鼠的室内杀灭效果为 10 0 % ,最佳致死量为 4 4.6~4 9.5 g/ kg,平均致死时间为 10 6 .5 4h。甘肃鼢鼠 2 4~ 4 8h食毒量与龄级、体重呈负相关 ,且雌鼠大于雄鼠。致死时间与龄级、体重呈正相关 ,与食毒呈负相关。雌鼠中 3年耐药性最强 ,而雄鼠的最弱。最佳致死温度 ,日最低为 10 .6± 0 .4℃ ,最高为 13.2± 2 .5℃ ,平均为 11.7± 1.6℃。  相似文献   
30.
在小型啮齿动物危害严重的半干旱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通过田间试验与调查分析,对一种新型的抗逆袋栽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16.82%~20.74%,提高侧柏幼林保存率34.97%~81.89%,而且这种作用与坡位有关.成活率增幅坡上部略大干坡中部,而保存率增幅坡中部明显大干坡上部.抗逆袋栽植也可显著提高侧柏的树高、地径生长量,且不同规格抗逆袋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袋对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远大于小袋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大袋可提高侧柏幼树的树高生长量32.73%.提高侧柏幼树地径生长量4.14倍.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幼树高生长差异不明显,而地径生长量坡中部明显大于坡上部.抗逆袋栽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效果,与其内涂层在改善根区土壤水分状况中的作用密切相关.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显著预防鼢鼠、达鸟尔鼠兔和草兔对新植幼树的危害.与对照相比,抗逆袋栽植的苗木危害指数降低34.48%~37.93%.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驱鼠(兔)效果亦有较大差异,坡中部效果好于坡上部.但不同规格抗逆袋处理,苗木危害指教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