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262篇
  104篇
综合类   1025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472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排污河道原位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排污河道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采用原位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既简单经济,又环保美观,且可操作性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给今后河道修复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从排污河的污染物入手,分析了影响植物修复的各种因素,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综述了国内外采用原位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排污河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苗期大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杨万明  杜维俊 《大豆科学》2012,31(3):399-405
选用耐旱性较强的野生大豆SNWS0048和综合性状优良但不耐旱的育成品种晋大73为亲本,构建回交自交系(BIL)群体。连续2 a在人工控制环境下,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该大豆群体的苗期根系及地上部性状,采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同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株高、茎重、根长和根重均有所下降,根冠比有所升高。干旱胁迫下的耐旱系数与所有性状呈正相关,其中与主根长、根重、根冠比极显著相关,与茎重显著相关,与株高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根干重对大豆耐旱性有重要影响,而干旱胁迫条件下根冠比对大豆耐旱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3.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相似文献   
104.
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提取优化工艺,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充分挖掘正交试验数据信息,通过仿真模拟和优化,获得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5。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106.
以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为益生菌制剂,以黄芪和麦芽为中草药制剂,复配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在27日龄断奶仔猪的基础日粮中,经过35 d的饲喂试验,观察并测定仔猪的生长性能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显示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在头均日增质量和料肉比方面均优于抗生素组和益生菌制剂组(P0.05);在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方面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明显优于抗生素组(P0.05),略优于益生菌制剂组(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均优于抗生素组和益生菌制剂组(P0.05)。试验表明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益生菌制剂的改良剂型可以替代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7.
图书馆建筑环境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2):114-115,121
图书馆环境包括建筑外环境、内环境以度服务环境3方面。文章提出了图书馆建筑环境对人文精神的体现.应当从馆舍建筑的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入手:应凸显人文关怀的结构设计理念;营造优美环保的绿色环境;室内环境布局、装饰要蕴涵审美情趣,设施建以致用;保障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并提出了如何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8.
楤木属植物作为药用野生珍稀植物资源,极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论述了甘孜州现有的楤木属植物资源分布、研究现状、特点功能及开发利用意义,并对甘孜州楤木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现有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幅宽小及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宽幅秸秆粉碎还田机,对影响秸秆切碎长度和留茬高度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对秸秆切碎长度影响极显著,甩刀轴转速和离地间隙对秸秆切碎长度影响显著;机具前进速度、甩刀轴转速和离地间隙对留茬高度影响都极显著,其中甩刀轴转速对留茬高度影响最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作业速度为6.9 km/h,棉秆粉碎长度126.8 mm,残茬高度76.3 mm,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和提高家畜饲养效率。本论文从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现状、瘤胃甲烷生成机制、甲烷生成的日粮营养影响因子和甲烷减排策略与潜力4个方面系统综述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国反刍家畜甲烷总排放量超过10 Tg,占全球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比例超过15%。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主要来自瘤胃和后肠道,其中瘤胃甲烷占胃肠道甲烷生成总量的80%以上。二氧化碳还原路径利用瘤胃内的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是瘤胃内生成甲烷的主要路径。瘤胃内的氢还可被相关微生物利用,合成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等代谢产物,进而被机体利用。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关键在于促进瘤胃内氢的利用,以及阻断瘤胃内的氢被甲烷菌利用合成甲烷。甲烷减排的日粮营养调控策略包括优化日粮组成、改善饲料品质、提高瘤胃流通速率、添加氢池和甲烷抑制剂等。大多数营养调控策略的甲烷减排效果小于40%,最新研制的3-NOP抑制剂的甲烷减排效果最高可达80%。但是,一些减排策略的产业化应用还受添加剂残留、抗生素禁用、食品安全、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影响。牧场管理和遗传选育也是降低甲烷排放量的重要手段,过去100年来已实现每千克标准乳的甲烷排放量减排效果为57%。未来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低排放品种的遗传选育、不同营养调控策略间的组合效果、甲烷减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家畜生长性能与健康、食品安全、消费者喜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