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构成,本试验对3只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Msp Ⅰ对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变形菌门中又以大肠埃希氏菌属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属、志贺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而厚壁菌门中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魏斯氏菌属、梭菌属;此外还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本试验第一次建立了较丰富的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克隆文库,为分析比较各年龄层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同提供了参照,也为合理饲喂老年大熊猫,保障老年大熊猫的健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2.
文章介绍了一例大熊猫临床表现为消化障碍和消瘦的疾病,并多次在新鲜粪便中发现蝇蛆,该病经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后确诊为胃肠蝇蛆病,患病大熊猫经敏感药物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MsPI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34.
2006年1月12日,在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七层楼沟牛沙坡野外发现一只死亡大熊猫,笔者赶到现场对其进行了剖检,确认该大熊猫因严重蛔虫感染引起直肠脱出并发直肠套叠而导致死亡。鉴于该病例特点突出、症状典型,对兽医临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报道如下。1外观该大熊猫为成体,雌性,皮毛一般,营养中等,体重约65 kg,乳头较大,无外伤及骨折现象。直肠脱出体外18 cm,黏膜出血、坏死,并有继发损伤;脱出的直肠内见大量蛔虫。观察口腔,一颗门齿已经磨平,其余门齿松动,右下犬齿有裂痕,臼齿中度磨损,估计年龄在12岁左右。2剖检该大熊猫皮下脂肪少,未见淤…  相似文献   
35.
将1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在试验组小鼠两腹侧壁对称取2个点皮下注射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菌悬液(1×10~6 cfu/mL),接种12 h后(第1天),观察小鼠体况、接种部位表现,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用Image–Pro Plus 6.0统计病理切片中单位面积内免疫细胞数、孢子数和菌丝数,之后每隔24 h按上述步骤同样处理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1~8天小鼠体表特征变化不明显,小鼠机体免疫细胞由大量聚集到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由多到少又逐渐增加,处于萌发生长阶段;接种后第9~10天,接种部位出现小红斑,皮肤出现结节状损伤,各器官之间未粘连,其余症状不明显,免疫细胞持续增多;接种后第11~25天,接种部位红斑面积增大,损伤加大,颜色变深,有增生物,小鼠出现瘙痒症状,饮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持续增多后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减少后急剧增加,再减少后又急剧增加,在第17、25天出现2次高峰;接种后第26天后小鼠饮食持续减少,接种部位出现局部坏死、黏膜粘连等症状,孢子和菌丝数逐渐减少至无。可见,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第1~8天为潜伏期;第9~10天为前驱期,第11~25天为发病期,第26天后为转归期。  相似文献   
36.
<正>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人工圈养存在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存活难这三难问题。特别是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仅100g左右,为了保证成活,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哺育。现在大熊猫初产母兽,很多已是子二代或子三代,从母兽获得育幼经验较少,容易造成幼仔意外伤害甚至死亡,而受  相似文献   
37.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最珍贵的稀有动物,现仅存于四川、甘肃、陕西的岷山、邛崃、凉山、秦岭及相岭5个山系,数量1600只左右。1984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 F)宣布大熊猫为世界10种濒危物种之一。大熊猫趋于濒  相似文献   
38.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39.
为了分析、丰富表现呼吸道症状的患病大熊猫的病原病因学,选用有效药物预防控制该类疾病,试验对从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采集的患病大熊猫鼻腔拭子进行了细菌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溶血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致病性肺炎双球菌;分离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高度敏感,对丙氟哌酸、卡那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大熊猫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平行试验的方法测定了28只健康成年大熊猫静脉血在120 min内放置不同时间时,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60分钟时RBC、HGB、WBC基本无变化,与即检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放置15,30,45,90,120分钟时与即检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PLT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HCT在血液标本放置30 min以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放置45 min后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各项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认为,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大熊猫全血标本,若采血后不能及时检测,应在放置60 min后再进行测定,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