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1 毫秒
41.
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就是建筑消防工程的建设,建筑消防工程和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联系,是建筑工程的重点关注项目。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消防工程的安全隐患一般都是很难彻底避免的,所以发现隐患就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对建筑消防工程中的隐患进行简述,并对隐患的预防措施提出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2.
以原核表达的番茄SlMC7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SlMC7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蛋白质点杂的方法,研究了番茄II型metacaspase蛋白(SlMC7)的抗体效价和表达特性,并对SlMC7蛋白及基因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后续的SlMC7在番茄果实中功能性研究提供材料基础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lMC7多克隆抗体效价在256 000以上,在1∶10 000的稀释度下,可识别低至1.6ng的纯蛋白.对各时期番茄果实Western-blot和Real time PCR结果表明,相对于绿熟期,SlMC7蛋白及基因在破色期果实中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SlMC7与番茄果实成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10年生的4种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的生长特征、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分生长特征方面,4种桉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3.9~15.5 cm之间变化,柳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树高和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粗皮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在凋落物贮量及持水特征上,林下总的凋落物贮量范围是18.7~20.1 t/hm2,排序为:大花序桉(20.1 t/hm2)邓恩桉(19.6 t/hm2)粗皮桉(19.1 t/hm2)柳桉(18.7 t/hm2);最大持水量在25.9~40.7 t/hm2之间变化,排序为:邓恩桉(40.7 t/hm2)大花序桉(32.9 t/hm2)柳桉(27.2 t/hm2)粗皮桉(25.9 t/hm2)。在土壤持水特性方面,4种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为粗皮桉林地最小,柳桉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44.
经 1998~ 2 0 0 0年田间小区试验 ,证明稀土复合固氮菌剂对马铃薯鲜薯品质的改善和产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 ,又可维持土壤肥力和节约氮素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5.
为了减小羟基喜树碱的粒径,该研究首先采用了反溶剂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对羟基喜树碱原粉微粉化,使其粒径降低至1 000 nm以下,再通过高压均质法将羟基喜树碱微粉纳米化。在反溶剂过程中,考察了多种溶剂及反溶剂,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在高压均质过程中,考察了药物浓度、均质压力及均质循环数,最终确定了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优条件为:药物浓度为0.8 mg/mL,均质压力为60 MPa,均质循环数为20个循环。以上条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径为135.1 nm;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XRD)对羟基喜树碱原粉与纳米粒进行了性质分析,与原粉相比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粒径及结晶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6.
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相关代谢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物代谢途径及相关代谢酶系。在生物体中,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水解代谢和轭合代谢等反应。其氧化代谢主要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氧化反应是硫代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氧化脱硫形成生物毒性更高的有机磷氧化物的反应,以及氧化脱芳(烷)基化的反应;有机磷杀虫剂及其氧化产物在生物体内还可发生水解代谢反应,在对氧磷酶PON1等磷酸三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低毒性或者无毒的代谢物;有机磷杀虫剂的轭合代谢主要是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催化下进行的。昆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与昆虫中参与此类杀虫剂代谢的解毒酶的改变密切相关,其中,与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相关的P450s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酶活性增强、丝氨酸水解酯酶的过量表达及基因突变、GSTs基因的过量表达等,均可导致铜绿蝇Lucilia cuprina、桃蚜Myzus persicae等昆虫对二嗪磷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明确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结构特点、代谢途径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掌握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理学机制,安全有效地使用此类杀虫剂,有效治理害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以及开发生物选择性好的新型有机磷类杀虫剂,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正确认识桉树旱雨季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桉树栽培抚育提供指导。【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地区选择11a生桉树林设置20m×20m样地,根据每木检尺结果按径阶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粗皮桉样木3株,于2017年6-10月(雨季)和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旱季),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德国,SF-G)对样木的蒸腾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林分气象因子、林内降雨及土壤水吸力动态,分析0~100cm土层土壤水吸力与降雨量及粗皮桉蒸腾耗水与日潜在蒸散量和土壤水吸力的关系。【结果】各土层(0~100cm土层每20cm为一个土层)土壤水吸力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受降雨影响,雨季平均土壤水吸力(21.28kPa)显著小于旱季(510.44kPa);不同土层水吸力在观测期内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粗皮桉蒸腾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是桉树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日平均蒸腾速率是旱季的1.8倍,各月平均单株蒸腾耗水量9月8月7月6月10月11月12月1月,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日潜在蒸散量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雨季蒸腾速率与各层土壤水吸力无显著相关性,但旱季与土壤水吸力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土壤水分在旱季成为粗皮桉蒸腾耗水的主要限制因子;旱季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与蒸腾速率相关性差异较大,相关系数大小为40~60cm20~40cm60~80cm80~100cm0~20cm。20~80cm土层是11a生粗皮桉的主要水分利用层。【结论】在雷州半岛地区,旱季土壤水分是限制粗皮桉蒸腾的主要因子,与潜在蒸散共同决定粗皮桉蒸腾;在无法改变光热的条件下,旱季适当补充水分,可有效提高桉树林分蒸腾,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48.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依安农场始建于1956年,耕地8.5万亩,人口5000多人。经过60多年几代农场人的艰苦奋斗,如今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城镇建设管理日趋完善,职工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区域平均水平,打造富裕、文明、和谐、亮丽的花园式农场初步实现,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省优美城镇、省平安农场、省级文明单位、省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49.
为了准确认识桉树的生态水文功能,本文通过野外实测法,对尾巨桉不同径级下的树干茎流量进行连续观测,并配合降雨量及树体自身特征对茎流量的影响因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尾巨桉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线性模型,且产生茎流的降水临界值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尾巨桉树干茎流与胸径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和0.573,也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6。  相似文献   
50.
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都受哪些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是除草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温度高,除草剂的活性也高.除草效果也高,反之,则除草效果差。另外,温度高,杂草的吸收和传导能力强,除草剂容易在杂草的敏感部位起作用发挥良好的除草效果,但是某些除草剂温度过高时易挥发、飘移,容易造成其它作物要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