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235篇
  212篇
综合类   1955篇
农作物   393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1449篇
园艺   361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化肥减施下有机替代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化肥减施和氮肥有机替代对小麦产量、养分积累、运转和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规施肥 (CF)、等氮量有机替代 (有机替代30%N, CF+M)、化肥减施 (N、P2O5、K2O分别减施25%、30%和16.7%,CFR)、减施替代 (有机替代30%N,CFR+M) 和单施有机肥 (M) 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生物量、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花前植株养分运转及花后养分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结果】  与CF相比,CFR和CF+M处理小麦产量、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没有显著变化,千粒重有增加趋势;CFR提高了小麦拔节—开花阶段氮、磷、钾吸收量及其比例,CF+M与CF处理间各生育阶段尤其是拔节期后吸氮、钾量差异均不显著,而CFR处理开花—成熟期的氮磷吸收量显著降低,CF+M处理降低了花前茎叶氮运转量及花后氮磷积累量,CF+M、CFR和CF 3个处理间氮积累量差异不显著;CF+M提高了花前茎叶氮磷运转量对籽粒氮磷贡献率及花后氮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籽粒氮素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花前期茎叶氮素运转量及花后氮素积累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磷素积累量仅与花后磷素积累量显著正相关,籽粒钾素积累量与返青—拔节阶段钾素积累量显著正相关,与花前颖壳+穗轴钾素运转量显著负相关。CFR和CF+M较CF提高了氮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CF+M较CF提高了钾素利用效率,降低了钾素吸收和钾素偏生产力。  【结论】  本试验的两年间,不同程度地减少氮磷钾化肥投入量,或不减少总氮量投入 (以30%有机氮替代化肥氮) 有利于花前期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向籽粒运转及籽粒对氮养分的吸收利用,都可以维持小麦产量。在减施氮肥量25%的前提下,用30%或者100%的鸡粪替代化肥则降低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和运转,最终降低小麦的产量。因此,进行有机替代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宜的氮肥减施比例。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补钙产品——氨基酸鳌合钙,对氨基酸鳌合钙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简易新配方,运用胰蛋白酶水解豆粕,从而提取氨基酸。运用盐酸酸解提取畜禽骨里的钙。二者通过质量为5:1的最适比,来实现氨基酸鳌合、钙化。结果:运用此技术制成的氨基酸鳌合钙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药食两用的要求。结论:新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73.
第一,挤奶次数为每天3次,也可根据产奶量高低而增减。  相似文献   
17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1~4周龄阶段,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23 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8、16 mg/kg的维生素K3。5~16周龄阶段,选用28日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鹅。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18 mg/kg),B~F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8、16、32 mg/kg的维生素K3。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经回归分析得出,1~4周龄阶段五龙鹅饲粮中添加4.81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11.59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2)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鹅的全净膛率和腹脂率(P0.05或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极显著提高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1~4周龄和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维生素K3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4.81和11.59 mg/kg。  相似文献   
17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锌饲粮添加植酸酶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饲粮添加植酸酶能否提高锌生物学效价和有效降低锌的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80 mg/kg硫酸锌,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未添加锌;Ⅲ~Ⅵ组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6、32、48、64 mg/kg硫酸锌。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在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饲粮锌添加水平为34.00~44.70 mg/kg时可获得最佳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2)Ⅳ、Ⅴ组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Ⅴ组的骨矿含量(BMC)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为51.38 mg/kg时,血清AKP活性最大。3)Ⅳ组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分别为50.24和47.49 mg/kg时,血清和肝脏的T-AOC最大。4)Ⅲ~Ⅵ组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Ⅳ~Ⅵ组免疫前后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1~4周龄五龙鹅的生长性能,促进胫骨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有效提高锌利用率,降低饲粮中锌添加水平,增加锌的生物学效价。在饲粮添加1 200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44.70~51.38 mg/kg。  相似文献   
176.
肉种鸡的后备期生长发育状况对其产蛋期有很大的影响,后备期的生长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产蛋数量和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种鸡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汇总并分析了实际生产中爱拔益加肉鸡父母代种鸡场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理想状态下的生产性能标准,通过直观的数据表和曲线图展示了后备期生长性能以周为单位的波动情况,进而对如何缩小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距,如何提升后备期生长性能,以及采用何种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做了深入分析,以期提高广大养殖户对肉种鸡后备期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做好产蛋之前的准备工作,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市场供应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7.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VB12)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及极长链脂肪酸延长酶7(ELOVL7)基因表达量及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差异性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42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Ⅰ~Ⅵ组为试验组,Ⅶ组为对照组。试验采用2×3两因素交叉等重复的析因设计,饲粮中叶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25、2.00 mg/kg,VB12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03、0.009、0.018 mg/kg,试验期为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五龙鹅肝脏中ELOVL7基因的表达量,并选取对照组的五龙鹅,检测ELOVL7基因在心脏、肝脏、肾脏、腹脂、肺、肌胃、腺胃、胸肌、腿肌、脾脏、胰腺11个部位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的交互作用对五龙鹅末重影响显著(P0.05),Ⅴ组体重最大,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对血清TG和LDL-C含量影响显著(P0.05);不同水平VB12对血清葡萄糖(GLU)和LDL-C含量影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交互作用对胸肌率影响显著(P0.05),对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Ⅰ、Ⅴ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交互作用对皮脂率、腹脂率、肌间脂带宽、胸肌肌内脂肪率和腿肌肌内脂肪率影响显著(P0.05);Ⅴ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的交互作用对肝脏中ELOVL7基因的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叶酸和VB12均能使肝脏中ELOVL7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Ⅴ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肝脏中ELOVL7基因表达量与屠宰率呈显著负相关(P 0. 05),与血清TG、L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间脂带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皮脂率、腹脂率、腿肌肌内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7) ELOVL7基因在腹脂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肺和胰腺,在胸肌、腿肌中的表达量较低。在本试验条件下:1)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叶酸和VB12对五龙鹅ELOVL7基因表达、脂类代谢生化指标和机体营养组成有显著干预作用; 2)叶酸0.25 mg/kg和VB120.009 mg/kg组合(Ⅴ组)最佳。  相似文献   
178.
共轭亚油酸对鸭肉营养组成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肉鸭饲喂不同梯度的共轭亚油酸(CLA)日粮来探讨其对肉鸭营养再分配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樱桃谷鸭240只(P>0.05),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CLA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0%、1%、2%和3%.试验全期共56d,在42日龄和56日龄进行屠宰,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CLA日粮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腹脂率和皮脂率(P<0.05或P<0.01),显著增加了6周末的胸肌率(P<0.05);显著增加了胸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2)CLA日粮能显著增加6周末胸肌的硬度(P<0.05),但对胸肌系水力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9.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确定铜的最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87 mg/kg),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60、120、240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铜添加水平为21.8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生长激素、胰岛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与5-16周龄鹅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以得出:1)由曲线方程可知,5~16周龄五龙鹅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时的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2)饲粮中添加30 mg/kg的铜可显著提高代谢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磷、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机体激素的分泌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生长激素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0.
1%(噁)嗪草酮悬浮剂45 g a.i./hm2处理对稗属杂草、千金子的防效均为9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及异型莎草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野荸荠、异型莎草的防效为88%~ 100%.1%(噁)嗪草酮45 g a.i./hm2剂量及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混用或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机插秧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