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转食和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继续投喂先前的饵料,其余处理组全部进行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统计养殖各阶段的成活率,并在30,40,45,55和65 dph取材测量全长、体质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下:1在转食前,各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均大于90%,40 dph后进行转食的处理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实验结束时未进行转食的丰年虫组、水蚯蚓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转食组(丰年虫/饲料组、水蚯蚓/饲料组)和其他转食组(P0.05);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太大影响,对丰年虫/饲料组仔稚鱼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也不大,但能显著影响水蚯蚓/饲料组仔稚鱼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对于脂肪酶活性,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在40 dph后存在差异,但转食后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接近;3进行联合投喂的2个处理组(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相对未进行联合投喂的处理组(丰年虫+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螺旋藻/饲料组),在转食前后联合投喂组的体质量和全长均要小于相应的处理组;42个联合投喂组与相应的处理组在转食后,淀粉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个联合投喂组的淀粉酶活性在转食后均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0.05);2个联合投喂组在转食前后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波动趋势不大,但在转食后5 d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丰年虫、饲料和螺旋藻进行联合投喂胭脂鱼仔鱼,并在40 dph时转食饲料是可行的投喂方案,但饲料投喂比例及添加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2.
为探索温度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四川华鳊仔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19℃、22℃、25℃、28℃和31℃6个温度梯度,并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程.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鳞片出现、鳞被完整4个阶段,统计各阶段的发育天...  相似文献   
183.
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四川华鳊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嗜碱性逐渐增强,细胞体积渐小;精原细胞可分为两种,二者在显微及超微结构上均有明显区别;从精原细胞分裂开始就出现胞质不完全分裂,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质桥连接,并在精子细胞变态中后期消失;初级精母细胞核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后会逐渐消失;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可观察到互相垂直的基体和近端中心粒,晚期出现中心粒附属物并在精子成熟前逐渐萎缩至消失,近端中心粒也在精子成熟时消失;四川华鳊精子头部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无顶体,核空泡小,核凹窝不发达,尾部具两侧对称的侧鳍,轴丝为"9+2"双联体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184.
应用稳定碳(δ13C)、氮(δ15N)同位素探讨了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小江库湾枯水期(2010.7)和丰水期间(2010.12)鱼类食物网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初级生产者颗粒有机物(POM)和固着藻类δ13C、δ15N值范围分别为-23.33‰~-21.05‰、-25.13‰~-24.54‰,3.99‰~6.25‰、4.64‰~4.79‰。POM和固着藻类构成了小江库湾食物网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丰水期间陆生营养物质输入是其食物网能量来源的一种重要补充途径。小江库湾常见鱼类食性可分为杂食偏植物食性、杂食偏动物食性及动物食性3种营养类群。在不同时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小江库湾鱼类食物网营养级长度均有三级并且存在4种主要营养路径,表明了在三峡工程运行初期小江库湾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网结构。研究为小江库湾鱼类资源管理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5.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50±0.84)mg的胭脂鱼仔鱼到其60 dph(days post hatching),(1)按转食起始点不同分为3组,转食起始点分别为15dph(W15)、20 dph(W20)和25 dph(W25),结果显示:3个组的存活率均达8 0%以上,W20组存活率最高,为91.21%±1.93%,但差异不显著;各组特定生长率(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和W25的SGR显著高于W15,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5的全长和体质量最高,W15最低且显著低于另外2组;W20和W25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2)在20 dph开始转食,按转食过渡时间长短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转食过渡时间为5 d(W20-1)、10 d(W20-2)和15 d(W20-3),结果显示:W20-2和W20-3的存活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73%±0.60%和91.21%±1.93%,显著高于W20-1;各组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2和W20-3的SGR显著高于W20-1,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0-3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以上结果表明,延后转食时间起始点和延长转食过渡时间,其转食后的SGR、全长和体质量有增大趋势,但在不显著影响鱼苗生长和存活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生物饵料投入的时间,降低养殖成本。因此本研究中,转食起始点为20 dph,转食过渡时间为10 d是最适宜胭脂鱼仔鱼的转食策略。  相似文献   
186.
汾河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地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事关全省大局的问题。经过我年的治理,取得了可喜成效。截止1999年底,共完成水充失初步治理面16.87万hm^2,累计治理度达到40%,治理区农业人均纯收入由206元增加到1064元,提高了416.5%,农业人均产粮由202kg提高到468kg,提高了131.7%。汾河上游水土流失成功的治理也启示人们:加大投资  相似文献   
187.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情况,为云南盘鮈全人工化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实验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每月中旬解剖成鱼取性腺,雌雄各5~8尾,活体状态下测量常规生物学数据,解剖后肉眼观察性别及性腺发育情况,并记录色泽等其他外形特征。取性腺称重并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计算其性腺成熟系数(GSI),观察其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性成熟,并能繁殖后代。卵巢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期,Ⅱ期卵巢持续时间最长(6-11月),11月开始出现Ⅲ期卵巢,12月主要为Ⅱ、Ⅲ期卵巢,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卵巢,4-5月主要为Ⅳ期卵巢,5月底到达Ⅴ期即成熟期,排卵后,进入短暂的Ⅵ期,后迅速退化至Ⅱ期。本实验没有观察到Ⅰ期性腺。云南盘鮈精巢发育也可分为5期。6-12月主要为Ⅱ期精巢,12月开始出现Ⅲ期精巢,以Ⅱ、Ⅲ期精巢过冬;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精巢,含少量Ⅱ、Ⅳ期精巢,4月主要为Ⅳ、Ⅴ期精巢,5月全为Ⅴ期精巢,6月则以Ⅱ期精巢为主,含少量Ⅴ、Ⅵ期精巢。云南盘鮈卵巢成熟系数为1%~18%,最大成熟系数18%;精巢成熟系数为0.2%~8.0%,最大成熟系数为8.0%;性腺成熟系数在4-6月出现一次高峰,成熟系数变化趋势与周年变化一致,说明云南盘鮈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且繁殖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188.
养殖鲈鲤肠道优势菌群组成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培养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对单一饲料养殖鲈鲤(Percoypris pingi pingi (Tchang))幼鱼(体重为13.61±1.86 g)肠道菌群(包括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养殖水体、饲料等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养殖的鲈鲤幼鱼肠道内容物菌群与肠道壁的菌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9.
花[鱼骨]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花[鱼骨]各类血细胞,为鱼类血液学、比较细胞学积累基础资料,并为花鲭人工养殖、疾病诊断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8尾花[鱼骨]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j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各类血细胞。[结果]试验得出,红细胞有直接分裂现象,成红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和网织红细胞关系密切;嗜中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核形多变,单个核居多,偶见二分叶核,偶见衰老解体者;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胞核与嗜中性粒细胞胞核情况极为相似;单核细胞具伪足样突起,核较大,约占整个细胞1/2左右,较大者可达3/4;淋巴细胞呈不规则圆形,非定量地分为“大”“小”两类:血栓细胞形态多样,个别类型难以归类,有直接分裂现象;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结论]花[鱼骨]外周血中有6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0.
南方鲇肾细胞系(SMK-Ⅰ)在培养初期为成纤维样和上皮样细胞的混合细胞系,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形成了稳定的成纤维型细胞系; SMK-Ⅰ细胞的生长周期为7~8天; 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为二倍性, 也观察到染色体多倍化和异倍化的细胞群体; 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代龄的细胞周期, 发现该细胞系G2-M期细胞的数量, 随着代龄的增加, 逐渐增多, 说明该细胞系已经成功转化; Pena法显示其细胞骨架网络比较分散, 且随细胞贴壁的情况和本身的形态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