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10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以宝鸡市周边城镇(郊)陡坡及人工立面绿化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样地、样方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护坡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结果为,研究区共有32种主要护坡植物,隶属于21科30属,其中乔木7科8属8种,占总数的25%;灌木5科5属5种,占总种数的15.7%;草本9科7属19种,占总种数的59.3%。乔木层中构树的重要值较大,灌木层中酸枣的重要值较大,草本层中地肤和酢酱草重要值较大。Simpson(J)指数、Shannon(H)指数、均匀度指数、Brillouin指数、Mclntosh(Dmc)指数在坡度20°~50°区间内呈上升趋势,50°以上又下降。本研究结果为黄土区陡坡及人工立面护坡植物选择提供依据,为城镇(郊)边坡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密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精确估计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储量,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OC-VTH-2000A型TOC分析仪测定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inus armandi)、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干、皮、枝、叶、根的含碳率,结合已建立的乔木不同器官生物量模型,计算了不同树种各器官的碳储量和乔木层的碳密度,分析了不同含碳率下各树种各器官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各器官含碳率明显不同;在相同生物量下,以实测含碳率、0.45和0.50作为植物的平均含碳率计算的油松的干、皮、枝、叶、根,锐齿栎的枝,华北落叶松的皮、枝、叶、根的碳储量有显著差异;油松群落乔木层碳密度为6.594Mg·hm-2.  相似文献   
16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在中国西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利用组培进行扩繁是解决用于生产的优质苗木的有效方法。以四翅滨藜半木质化及全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间、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质量浓度对组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以4月为宜;消毒方法先用体积分数70%乙醇表面消毒2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1.0 gL- 1氯化汞(HgCl2)浸泡消毒6 min为宜;初代培养宜选用高盐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 0.5 mgL- 16-苄基腺嘌呤(6-BA);继代培养基以MS+ 1.0 mgL- 1 6-BA+ 0.1 mgL- 1萘乙酸(NAA)更有利于茎芽增殖和生长;在1/2MS+ 0.1 mgL- 1 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较高,根系发育较好。图4表4参10  相似文献   
164.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51.40t/hm2)。【结论】油松人工林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使林地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为2 617株/hm2左右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5.
江河源区四十多年来干湿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河源区的干湿变化关系到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安全。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对江河源区18个站点1961-2002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PER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 前19年的趋势线基本上高于后23年的趋势线,多数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缓慢波动上升;在空间上体现为从东南向西北干燥度逐渐增加,干湿变化的幅度亦增加。根据江河源区PER大小、变化趋势及变幅,可将源区分为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3组;在变化过程中,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湿差异有缩小的趋势。根据Holdridge模型模拟、NPP 估算、AVHRR/NDVI计算和土地覆盖变化等相关研究可知,这种干湿变化还未对植被分布产生质的影响,但可以影响植被覆盖度和净第一性生产量。  相似文献   
166.
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林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个不同封育年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林地土壤肥力和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封育年限的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脲酶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封育的前30年,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硝态氮、氨态氮和脲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速效钾、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封育30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脲酶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为了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林地肥力水平,对封育30年后的林分应进行卫生伐和择伐。  相似文献   
167.
【目的】阐明秦岭南坡油松林、锐齿栎林及其混交林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各层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植被层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并确定影响群落各层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和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等5个松栎林典型分布区共设置45块样地,分草、灌、乔3层进行群落学调查,并运用CCA排序法分析3种群落各层物种组成与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分郁闭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等6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所调查的45块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21种,隶属于73科183属,其中乔木78种,灌木(含木质藤本)105种,草本植物138种。(2)海拔和坡度与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成均显著相关,坡向和枯枝落叶层厚度对草本层物种组成有显著影响,坡向与乔木层物种组成也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草、灌、乔3个层次的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海拔是影响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度;影响乔木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坡度。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实地调查,在分析影响锐齿栎林健康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原则,按照生产力、结构、干扰和服务功能4类指标分类评价,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最终从52个调查指标中筛选出21个代表性指标,建立了锐齿栎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锐齿栎林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调查的30个锐齿栎林地中,40%的锐齿栎林地处于不健康状态,27%的林地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33%的林地处于健康状态。以权重大小得出:林地当年凋落量、生物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抗火性能4个指标是影响锐齿栎林健康的重要指标。结合样地调查发现,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林地主要表现为林分结构单一、抵抗力差、种群优势度下降,人为盗伐现象严重等。为改善和促进锐齿栎林向健康状态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9.
盐胁迫对木本滨藜叶绿素合成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及改造提供优良植物资源,该文以三角滨藜、努塌滨藜、四翅滨藜为研究对象,沙棘和白榆为对照,进行NaCl、Na2SO4胁迫处理,并对比分析不同盐分含量对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盐分胁迫对3种木本滨藜叶绿素合成的影响均小于沙棘和白榆。2)3种木本滨藜净光合速率受胁迫影响程度明显小于沙棘和白榆,在高浓度盐土的胁迫下,保持较高净光合速率,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表现较强的抗逆性。3)3种木本滨藜在盐胁迫下,株高和基径所受影程度明显小于沙棘和白榆。5种植物株高和基径随盐分梯度变化规律与植物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相一致。4)利用隶属函数对5种植物抗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抗NaCl盐分胁迫能力大小顺序为:努塌滨藜>三角滨藜>四翅滨藜>沙棘>白榆;抗Na2SO4盐分胁迫能力大小顺序为:四翅滨藜>三角滨藜>努塌滨藜>沙棘>白榆,表明3种木本滨藜在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方面表现出极强抗盐能力,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是中国盐碱地利用的优质植物资源,该文研究可为中国北方旱区盐碱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对延安城郊不同侧柏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评价,为其近自然经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延安城郊侧柏-辽东栎混交林、侧柏-河北杨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和侧柏纯林中布设样地进行林分组成与结构调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筛选出建群种平均胸径、建群种树高、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草本层Margalef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自然构成系数和干扰度指数共12个反映群落类型特征的敏感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林分类型的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对4种林分类型的近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侧柏-辽东栎混交林、侧柏-河北杨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侧柏纯林的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6,0.38和0.19,相应的自然度等级分别为2、2、4和5。【结论】侧柏-辽东栎混交林和侧柏-河北杨混交林处于半自然状态,侧柏-刺槐混交林处于近人工状态,侧柏纯林处于人工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