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为降低锈病及蚜虫为害小麦生长,并减少化学农药残留,特别设计了中药配方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处理1为金喜组合,处理2为辰奇素组合,处理3为常规农药,CK不打药。在返青期和扬花期两次喷药。结果表明,施药后各处理蚜虫量减少明显,处理3效果最好,处理1接近处理3;辰奇素防治锈病效果较好;喷施中药处理叶面积增大、衰老延缓,处理2最显著;中药制剂在小麦抗病虫和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产量显著提高,但效果还略低于喷施化学农药。喷施中药处理后小麦种子中各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均低于国家限量值,砷、镉及联苯菊酯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4.
陕西关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小麦的主产区,本地区小麦产业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地区乃至陕西省的粮食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本地区小麦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播种期偏早,小麦冬前幼苗旺长,易造成冻害;播种质量不高,播量、播种方式、整地质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生产管理简单粗放;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不到位等。针对此类情况,从播期推算与确定、播种质量的提高、科学管理技术以及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等方面提出技术对策,以期稳定和提高本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5.
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其在五个施氮水平下(B1:0 kg·hm-2、B2:120 kg·hm-2、B3:180 kg·hm-2、B4:240 kg·hm-2、B5:300 kg·hm-2)的绿叶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差异。结果:①各处理NDVI值均从花后7 d开始下降,但各施氮处理下降较慢,并且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适量施氮能延缓小麦植株的衰老,但过量施氮未能持续延缓植株衰老。②所有处理SPAD值在花后14 d内无明显差异,但未施氮肥的B1处理SPAD值下降早、下降速度快,各施氮肥处理SPAD值下降晚、下降速度慢,花后28 d后,所有处理叶片渐渐变黄,SPAD值降到较低水平,但各处理之间仍有一定差异,施氮量越多的处理SPAD值越高,施氮肥能明显延缓SPAD值降低时间和速度。③施氮量对出苗和冬分蘖没有显著影响;春分蘖、穗数、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B1处理产量最低,B3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6.
关中地区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宽幅条播机2BJK-6,宽幅条播、旋耕、施肥一体机2BMFZS-12/6型与普通条播机3种播种机型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的出苗、分蘖影响较小。但其个体生长健壮,成穗率,1hm2穗数等性状处理间差异显著;(2)宽幅条播与普通条播相比,穗粒数较少,1hm2穗数、千粒重较高,产量也相应较高。(3)两宽幅条播处理相比,一体机型2BMFZS-12/6播种处理的产量比2BJK-6型处理略低,但差异不显著。一体机型2BMFZS-12/6集旋耕、深松、施肥、播种于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5种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后2品种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灌溉后,2品种灌浆起始势R0均降低,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各灌浆时期及灌浆总天数均延长,而灌溉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较小,小偃22最大理论千粒重为40.671g,中麦349最大理论千粒重为42.995g。对于小偃22,提高灌浆速率是其获得较大粒重的有效途径。而中麦349需要协调灌浆持续时期与灌浆速率2者之间关系,使它们乘积最大,才能获得最大粒重。在咸阳灌区,采用浇越冬水和拔节水比较适宜,若只灌1次水,拔节水的作用大于越冬水。 相似文献
28.
应用极大似然法分析小麦穗长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对长穗小麦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进行了质量—数量遗传模型测验和主、微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结果表明:长穗小麦新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为一典型的质量—数量性状,由一个主基因和若干微基因共同控制;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穗长,附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F1代表现为部分显性,隐性主基因增加主茎穗长的效应平均为1.47,微基因遗传效应为2.83cm,隐性主基因个体主茎穗长表现为长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