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廷杰 《食用菌》1998,20(2):31-31
平菇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食用菌栽培中,无论产量或产值均居首位.传统的栽培场所多用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屋,因造价高,投资大.广大栽培户承受能力有限.也有利用人防地道栽培,又因通风不良,菇形差,产量低.塑料日光温棚是北方近几年农业生产发展中“两高一优”的生产模式,但本地大多用于种植各类蔬菜,进行食用菌生产的比较少,笔者通过多年在塑料日光温棚中进行平菇栽培,总结出适合西北用塑料日光温棚栽培平菇的技术.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2.
为筛选出优质并适宜于天水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56份茎尖脱毒苗,2010年经扩繁生产原原种微型薯,在海拔为1 680 m生态区域进行田间观察鉴定,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9份材料,2011年在天水市中梁乡同一海拔区域,以‘天薯10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抗病性能(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淀粉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31和C-71产量与对照天薯10号差异不显著;C-71淀粉含量在参试材料中最高,含量达19.28%,比对照天薯10号(17.47%)高1.81%。可见,C-71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33.
马铃薯叶面追肥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盛花期,叶面喷施基因传导素+土豆膨大素、基因传导素、土豆膨大素、容大丰,均不同程度提高产量和商品薯率,增纯收入1 347.1~7 723.7元.hm-2。其中喷施基因传导素+土豆膨大素增值效果显著。可见合理的进行叶面追肥是一项简而易行的增产、增值措施。  相似文献   
34.
通过生产实践 ,作者总结出的天水市旱地油菜茬复种早熟马铃薯的生产技术是 :精选种薯 ,确保苗全苗壮 ;施足种肥 ,及时锄草培土 ;防虫治病 ,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35.
甘肃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以来,甘肃辣椒主要产区的天水、甘谷、兰州等地因疫病(Phytophtnora capsici Leon.)大面积枯萎。镉害发生在7—8月,干旱条件下高温与灌水是重要发病条件。严格选地、整地,合理灌水、控水,结合灌水亩施98%硫酸铜1—1.5公斤灌根和喷洒50%瑞毒铜1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800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天薯9号是以91-26-116为母本,85-6-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新品种。晚熟,从播种至成熟134d(天)左右。薯块圆形、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浅。单株块茎数2.1个左右,平均单薯质量172g,大中薯率87.6%。甘肃天水、临夏、渭源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3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晚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2个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品系05-7-35和05-7-5表现产量高、抗病性能强、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38.
<正>天薯10号是由以庄薯3号为母本,郑薯1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优选而成的高淀粉新品种。2001年杂交并收获实生种子,2002年培育实生苗并从中选出优异单株,2003年进行株系选择,2004年参加品种  相似文献   
39.
网室内马铃薯杂交组合结实率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室内高湿度环境条件下对4个组合马铃薯品种做杂交,3个结实率高的杂交组合平均结实花束率高达69.7%,同一地点网室外杂交结实花束率一般低于10.0%,在网室内高湿度条件下做杂交结实率取得了突破性地提高。自交结实率低的马铃薯品种经杂交后可获得多的杂交浆果。  相似文献   
40.
葵花是天水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栽植在1400—2000米的高寒地区,种植面积约10万亩左右,主要是食葵,品种多为“三道楣”。近2、3年以来天水各地葵花霜霉病发生严重,作者于1990年在葵花主要栽植区的北道、秦城区调查,病株率一般为30—40%,最高达55%,共至全田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