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8篇 |
2篇 | |
综合类 | 100篇 |
水产渔业 | 204篇 |
畜牧兽医 | 43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经过6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蜘蛛酶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由对照组的82.33%分别提高到89.67%(0.15%处理组)和90.67%(0.10%处理组);添加蜘蛛酶显著提高每百尾对虾的日增重0.15%和0.10%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4g和0.98g(P〈0.05);0.15%和0.10%的处理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35±0.08、1.47±0.15,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0.17(P〈0.05)和0.05(P〉0.05);试验结束时,各组水体中COD、亚硝酸氮、氨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蜘蛛酶处理组的这三项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蜘蛛酶,还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溶菌酶的活性,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53.
为了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组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体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红囊藻(Hedriocystis)、蓝隐藻(Chroomona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证实: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子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混养鲮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适宜的养殖模式,跟踪调查了2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前期单养对虾,后期混养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测定了混养前、后养殖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组成,水质指标以及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混养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养前(P0.05),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混养前(P0.05),混养模式对虾养殖产量提高;经鉴定,混养前浮游植物共6门46种,混养后共6门44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7.32×10~6个/L和7.84 mg/L、53.69×106个/L和4.24mg/L,混养后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降低;浮游动物混养前共4门23种,混养后共4门17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 014.6 ind./L和3.981 mg/L、1 201.65 ind./L和0.968 mg/L,混养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密度均降低;混养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浮游动物多样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养模式相比,混养模式能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等含量,减少浮游生物数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同时降低浮游动物多样性,促进养殖水体藻相稳定,有利于提高对虾产量。 相似文献
56.
植酸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大口黑鲈饲料中植酸磷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500、1000、1500U/kg),研究在不同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条件下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植酸磷的降解率与植酸酶添加量的关系为1500U/kg>1000U/kg>500U/kg。饲料中添加500U/kg植酸酶可分解70%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000U/kg植酸酶可分解85%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500U/kg植酸酶可分解93%左右的植酸磷。1500和1000U/kg组植酸磷的降解率在催化3h后基本趋于平缓,500U/kg组植酸磷降解率在催化4h后趋于平缓。在20~40℃范围内,植酸磷的降解率随催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pH值1.5~6.5范围内,植酸磷降解率有两个高峰点,分别出现在pH值为2.5与5.5,在pH值为6.5时,各组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最低。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为研究草鱼摄食蚕豆后免疫功能变化及转投30 d人工饲料后免疫增强效果,在草鱼摄食蚕豆30、60、90、120及150 d(转投饲料30 d)时,检测肠道、头肾、肝脏等器官超微结构及C-type lysozyme、IFN-I、TNF-α等免疫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饲喂单一饲料蚕豆的草鱼,其肠道、头肾、肝脏等3个重要免疫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转投饲料30 d后其病变并未显著好转;2)免疫基因C-type lysozyme、IFN-I、TNF-α、IgM和MHC-I的表达在30~120 d均被抑制,转投饲料30 d后,头肾中C-type lysozyme、IL-1β、IFN-I、IgM、MHC-I以及肝脏中IL-1β、TNF-α、IFN-I、IgM、MHC-I的表达量有所增加。综上,草鱼摄食蚕豆后其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而转投30 d饲料对脆肉鲩的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60.
用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4000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45d,每个处理4尾,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24h不同pH值胁迫下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pH值(pH值为5.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碱性pH值(pH值为10.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上升。试验证明,维生素C作为抗应激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