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8篇 |
2篇 | |
综合类 | 100篇 |
水产渔业 | 204篇 |
畜牧兽医 | 43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362.
裸颊鲷又名白点鱼 ,连尖 ,连占 ,是裸颊鲷属(Lethrinus)的总称 ,在分类地位上隶属鲈形目 ,裸颊鲷科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中部和西部 ,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以海南省的产量较多。其肉质洁白细嫩 ,营养丰富 ,肉味鲜美 ,各种吃法均宜 ,尤以清蒸为佳。目前市场上的售价是 45~ 5 0元 /kg ,已成为海水养殖中又一优良品种。海南省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其人工繁殖问题 ,在该地区已有大面积的养殖。1 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裸颊鲷体为长卵圆形、侧扁 ,自然条件下一般体长 1 5~ 40cm ,体重 1 5 0~ 40 0 g ,体背面狭窄 ,腹面圆钝。… 相似文献
363.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 ,属于鲶形目 (Siluriformes)、鱼回科 (Ic taluridae) ,为淡水温水性鱼类。斑点叉尾鱼回天然分布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 ,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 ,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易捕捞等特点 ,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 相似文献
364.
365.
正在北海市蜿蜒的海岸线上,有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它生长着一片长达7公里的红树林带,与北海银滩隔江相望,也与银滩一样驰名遐迩。每当大海涨潮时,红树林像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顽强地挺立在海滩上,抗击着一拨又一拨海浪的冲击,护卫着树下古老的湿地。当潮水退去,滩涂裸露,鱼虾贝蟹显现时,红树林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为脆弱的生命遮挡烈日。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飞禽提供了天堂般的生存环境。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鹭时而在蓝天翱翔,时而在林下觅食,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自然景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停下来观看。全国人大委员长张 相似文献
366.
于2012年5月-12月对珠三角地区主养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草鱼(Grass carp)、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四个品种的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主养笋壳鱼、草鱼、大口黑鲈和乌鱧池塘的生物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718 mg/L、3.693 mg/L、2.579 mg/L及20.932 mg/L。四种池塘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的生物量占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很高,枝角类和桡足类对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贡献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主养笋壳鱼池塘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有pH、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主养草鱼池塘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主养大口黑鲈池塘中溶解氧含量极大地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主养乌鱧池塘pH、水温和亚硝酸盐含量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367.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 000、1 500 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56 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4%和20.0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鱼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的胃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68.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沉水植物的最佳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组均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SPC),而C-50组的TN和TP浓度最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1)沉水植物组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组,各组绿藻门比例最高且均在50%以上;2)C-50组蓝藻门优势种最少且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随沉水植物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蓝藻门和绿藻门;4)Margalef指数随盖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5)RDA表明,C-90、C-75和C-0组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TDS、SPC、pH、叶绿素a、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C-50和C-25组浮游植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说明水生态系统较稳定且受环境的影响小。鉴于盖度为50%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蓝藻门比例和优势种较低,Margalef指数最高,在水生态保护或修复时,建议沉水植物盖度以50%为宜。 相似文献
369.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